反馈学习法,是用来克服后见之明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没有效果,是因为,我们只是听讲。
下图是学习的金字塔,显示用哪一种方法,可以得到的学习效果:

每个学习方法,对应的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导别人,能够获取90%的学习效果。
反馈学习法,是一种实际应用的方法,是一种应对自己的后见之明的学习法。
通常,你看一篇教程,或者看别人已经成功的做法,你会发现,好像很明显啊!就应该这样做!
这是后见之明。遵循教程的逻辑,或者成功的事实,你只会得出后见之明。
比如说,京东,主打物流,主要推广他的物流快。你事后看,觉得他成功,太明显了,就是要推广他的物流啊。物流是天猫的短板。
但是,如果你是京东的蜥蜴欧,你在一开始会想到吗?因为他有几百亿的市值的公司,多、快、好、省,很多的点可以做,你如果处于决策前的思考阶段,你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的。
换句话说,后见之明,让你自己有种确定感,好像就是这样做。那是因为已经成功了的案例。如果你处于决策的思考阶段,你就无从下手。
换句话说,你只是得出了"倒果为因"的结论,而不是正确的方法来应对决策。
这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研究成功学的毒鸡汤,就是这样"倒果为因"的结论,看上去好像全对,做起来全错,到处蒙壁。
如何应对这个后见之明呢?
应用反馈训练法。
怎么做?
在看案例,或者探讨问题的初级阶段,先暂停,在不了解所有因素的时候,就要强迫自己做出判断。这个方法是否有效?以及思考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紧接着,对比案例的答案,来获得反馈。
如果这样做,行不行?思考为什么。
例如,看百事可乐的案例,你知道百事刚开始采用的营销广告,是"同样5美分可以买两份可乐",好,暂停。这是不要把案例往下看,思考下,如果你是百事可乐的蜥蜴欧,你会怎么判断这个广告是否有效?是提升销售,还是降低了呢?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得出的答案,是广告有效,那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你列出理由1,2,3。然后,再回头来看案例的结果部分,对比结果,对比原因,看自己有没有做对。
是否很简单呢?
但却非常有用。
如果,每一个案例,我们在没看到结果以前,都思考,判断是否有效?要怎么做?为什么?然后对比,得到反馈,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与答案之间,相差很远。而这种反馈,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