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源于和一个妈妈的对话,她说自己的儿子不好好学英语就是因为懒。
没有懒的学生,就好像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如果你能赚到钱,你会懒吗? 你不会;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持续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他会懒吗?
他不会,因为,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简称学霸)的原话是:还有什么比学习更快乐的呢?
冰山上和冰山下的理论大家都知道,
你看到的是A家的孩子考了清华,研究生又去了哈佛,很容易推测到,那是因为他家的孩子学习努力。
你看不到的是A家背后的教育投资,我说的教育投资不仅仅指经济上,更指孩子的心理建设和引导上,以及A家也许从6岁就开始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正向的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追求优秀的习惯,追求优秀一定是一种习惯。以及帮孩子树立未来的远景,让孩子自发的持续不断的追求优秀。你随口一句,看看A家的孩子多么出息,你的孩子却说不出“你看看A家的父母多么会教育孩子”。
任何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是有限的,而只有学生课后的付出,这种付出的意愿和潜能才是无限的。如何激发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的意愿以及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这就是一把钥匙,掌握在家长或者老师手里,这就是教育的方法论。
你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要后悔
学生的想法是:将来后悔?考死我算了,(高考以后)我再也不要学习了
你说:学习是一辈子很重要的事
学生可不这么想的,对于大多数没有社会实践并且从小被家长安排的学生而言,一辈子是没有概念的东西。
你的焦急和恨铁不成钢,学生无法同步共情。
学生意识不到那么长,但是可以意识到大学。
我的学生就会自己总结:我要学这门课是因为大学里想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因为大学想学跟经济相关的东西。今天我布置作业的时候,说作业是1000字的论文,学生问:老师,大学里也要写这么多字吗?我说,大学毕业论文要写更多的字。
所以学生的意识里,大学里要搞的东西,现在要会搞是必须的,因为我想去一个好的大学,所以现在每门功课要A,每次作业要做好。至于大学,在学生的感觉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很多小组讨论,可以继续体验成长的未知的地方,那是个正面的画面。
不是说你跟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第二天学生就会改变,不会,这是个逐渐的过程。
我们的课程里有口语作业,第一次上课要学生张嘴说英语的时候,都不说,也可以理解,觉得痛苦,学了十几年英语没张过嘴,突然要张嘴,张不了嘴,痛苦。第二次上课还是不说,说了一句“(老师)又来了”。口语作业学生发音错误要重新录,“又要录,又来了”。第三次上课前,我找了一个2分钟的视频,是一个中国女学生毕业的英文演讲给他们看,视频里的女学生又自信英语又流利,我说:你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也要这样子,不难,现在练习的话也能讲成这样子。那节课,他们就张嘴练英语了。再后来,如果笔头作业不太紧的话,他们做了哪些英语听力跟读也会发给我。
这个流程就是:帮学生建立一个成功的画面,这个形象是他们以后要成为而且渴望成为的样子——学生明白,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成为那个样子——我要开始努力看看——努力了有进步有成长有正向激励——持续这种努力——形成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并保护学生升起的弱小的求知欲,过程管理:有错误实事求是的指出,有进步实事求是的提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譬如,学生以前碰到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说:老师,这个分数我不要了,行不?(请想象我的反应),现在,“老师,这个很难,你带我们一起做一下好不?” 这就是一种态度的转变
这就是教练做的事,想象刘翔和他的教练,一起设立目标,过程中教练给与专业指导+心理引导,达成目标。
学生的转变绝对不是一夕达成的,从一开始我进教室,还要去学生的教室把他们请过来上课,到现在我进教室学生都坐在那了;从一开始我进教室发现学生坐在那里发呆到我今早进教室发现学生在搞作业;从我下课学生抱着电脑就去他自己的教室看漫画,到现在我下课了学生还在改作业,
这当然不是说我作业多(呵呵),而是学生一定是自己有这种改变
不是说学生最后考出一个分数出来,家长才开始急,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天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的心理态度你是能感觉出来的
如何掌握那把钥匙,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并释放学习的潜能需要你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解人性,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设定远景,并进行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