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菜根谭》中的智慧包罗万象,它不囿于一家之见,而熔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思想为一炉,融合了儒家的入世思想、佛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做人、处事、修身、养性的方法。
明代学者洪应明以"菜根"作为书名,是想告诉我们"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新时代的今天,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有人说《菜根谭》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本身就带有很多禁锢思想、禁锢创新的成分,而我认为,此书成书于封建时代的明朝,势必会带着封建的烙印,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这部400多年的封建时代的作品,其实可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为这些理论赋予新时代的意义,把这些理论作为我们处事的借鉴。
以下我们将选取概论篇中的三篇来一一说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内心思想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君子的才华应该像珠宝一样珍藏,不应该轻易炫耀让别人知道。
读到这一句时,我马上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东汉末期的杨修自作聪明的把"一盒酥"解释成"一人一口酥",还把曹操随口说的一句"鸡肋,鸡肋"解释成“曹操已经嫌弃鸡肋吃得没有什么滋味了,已把汉中当作是鸡肋,得到与否都没有关系。”
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简直就是给自己挖了个坑,正因为他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才华,才惹来了杀身之祸,杨修的死就是自己的造成的。
可是今天我们需要赋予它新的含义,在封建社会,人人不敢暴露自己的才华,以防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要玉韫珠藏,明哲保身。
可现代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存环境已经大不一样,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必须展示出全部的才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以前所言的"好酒不怕巷子深",早已改成了"好酒也怕巷子深"。
处事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激,无怨便是德
人生在世不必刻意去谋取功劳,只要是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助别人时不必要求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是恩德。
这一句时时劝诫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有刻意求功的心理,人生在世,难免犯错,只要能够兢兢业业、踏实本分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要犯过多的错,其实就是为社会所作的最大的贡献。
把这句同理到家庭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父母都把看护孩子、教育孩子作为自己一生的准则。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仅仅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就行",这成了他们唯一的要求。
父母对子女的这种宽容、浓厚的感情,是世间最纯朴、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真情。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家庭中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日常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真正信奉的道理,人才能够平心静气,言谈举止温和愉快,这样才能使父母兄弟间消除隔阂,思想可以交流,这比静坐省察要好上万倍。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儒家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齐家"和治国"放在一起,更加证明了“家和才能万事兴",也就是说,想让每个人在社会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国家多做贡献,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每个人家庭的和谐,让家庭成员间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做到秩序有度,各尽其责。
而秩序的建立,需要每个成员之间保持沟通,才能有和气可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治理国家和治理家庭是一样的道理。
同样的,在吕不韦《吕氏春秋•执一》中,也阐述了同样的道理:
以为为国之本,在於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此四者,异位同本。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修身,自身修养好了,国家就能治理好,天下就能治理好。
《菜根谭》收集百家之言,带我们共同“品味菜根”之香,于平常为人处事中采撷人生智慧,体会生活哲理,只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在修身、应酬、评议、闲适中更深刻地体会人生真谛。
这本书的更惊艳的地方则在于,书中的插图是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可以一边领略画作的奇特,一边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这才真正是赏心悦目的一段旅程。
而我们从《菜根谭》中吸取的的精华则是,它鼓励我们对生活的要有一定的追求,为人处世要豁达、时刻保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