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应是真的慢。从小到大,上千场考试,没有一次不是在最后三秒钟写完自己会做的部分。而且,数学基本上是来不及做的 。


每次学的东西都必须要反复重复思考揣摩,才能理会。花的时间基本上是别人的三倍左右。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偏弱。


说说我自己吧,上课很难跟得上老师,必须要课后重新看着书思考。因为,老师讲的东西很难马上理解。然后思维链就断了……听不懂了……然后老师总是以为我不专心。


做作业速度奇慢,成绩很差的做得都比我快。看书奇慢,一本书要看一个月。


但是,奇妙的是我竞赛成绩还可以,高中生数学奥赛考两部分:一试是极短时间内做难题(要求超快的解题速度),二试是超长时间做压轴题(要求严密深入的思考)。


最后我一试全校代表团排倒数第一,二试代表团第一名………落差有点大


江苏高考的数学还是很要求天赋和反应力的,卷子难时间短,因为做题慢,数学一直不大好。


幸而,语文英语是长线积累的学科,因为长期反复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学得都挺好。


最后,愣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勤能补拙的韧性,高考考了全省前1%,大概一所中层985的分数。想学法律,去了华东的一所五院四系。


因为江苏考生考上海的大学的分数线奇高。我那一年进大学基本是全系最前列了。但是第一年愣是跟不上?!靠没日没夜玩命地学习才把成绩拉到了班级的中上。


也会暗自神伤,但是我坚信落后是暂时的,现在逐渐开窍,成绩渐臻佳境。


其实我数学不算差的,学校里的高数爱好者有难题做不出都会找我,我会花好几个小时圆满解决。


其实细细想来,虽然反应慢了一点,但是这样的思维特性铸就了我沉稳内敛的性格,给了我慢慢体验成长的机会。因为很多事情要做好几遍,但是每做一次,对事情的理解都不一样。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严密的思维体系和知识网络得到了组建和深化。因为没有短期记忆的本事,只能通过寻找内部联系和运行机制来探究事物的必然属性,这样与其说是记忆,不如说是以理解为生发点形成的观念。


书虽然读得不多,但能举一反三。而且因为看书细致,懂得品味,文笔非常好,一手漂亮的散文为我高考语文斩获了全区第一。


后来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偶然谈到课本里的一首诗,他们都丝毫不记得,只有我还依稀能够徐徐吟诵,恍惚如昨。


大概那些曾经多走的弯路,正在内化为我的素养和能力,甚至成为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书慢,不要紧,忘得也慢。


做题慢,不要紧,收获也多。


我不羡慕什么外挂的人生,


这个世界充斥着匆匆而喧闹的庸碌,只是需要给自己留一份在岁月中积淀的从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