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觉之五----有所得
自4月28日开始于山西祁县加入五台朝圣行脚的行列, 于5月14日在五台山大宝寺圆满结束行脚和文殊心咒的修行, 历时17天, 行走300多公里。回顾整个行脚的过程中,师父适时的开示, 帮助我对自己内心所起的观照和调整; 行脚过程团队中发生的故事,带给我点点滴滴的启示和感悟; 在文殊菩萨加持下, 朝拜和共修的过程中碰到的奇遇偶遇以及各种示现。。。。。。内心只有满满的感恩!
在决定跟随师父行脚五台时, 我给自己发的愿是:希望通过此次行脚,打开心量,生起智慧,发起菩提心。通过行觉的历练, 我看到自己收获良多。 特此总结如下, 以法布施供养三宝及众师兄。
1. 管好自己, 不要管别人的闲事
平时自己带团队,往往有各种无奈, 因为总有各种状况发生。 这次以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来看整个行脚团队的纪律和秩序, 非常赞叹师父的智慧。
师父在行脚过程中多次开示: 管好自己, 看住自己的心, 不要落入贪嗔痴傲慢中; 闭上嘴, 不要乱说话, 引起别人的烦恼; 收摄自己的行为, 不要给别人添乱. 管不好自己的人就会心随境转,到处攀缘, 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心里念五字真言,有可能可以无形化有形(在佛菩萨的加持下化解内心纠结),也可能有形可以化无形(咒语可以度无形的生命)。
少管闲事多做正事:管闲事会管出很多是非,闲事里有是非,是非里有烦恼。我们会去管闲事, 貌似关心别人, 其实不是攀缘就是虚情假意,或者在不了解情况时好心办坏事。而行觉是对自信的训练,我们去管别人, 又会让对方形成依赖, 坏了别人的因缘。
在过程中, 我们总会在凡夫心的串习下犯了没管好自己,去管别人闲事的错, 然后被师父呵斥。 反思自己, 观照到其实我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我,在貌似关爱别人的背后,隐藏的是对自我的陶醉。师父如果不借机呵斥我们,就是在助长对自我的贪爱的滋长,所以能被师父呵斥是一种福报,是认识自我,打破自我的良机。保持对自我的观察,随时把自我的伪装撕破,才是真正的自新,才能回归自性。也进一步体会到师父的慈悲:随时观察到每个人的状况,并用不同的方法来摄受调教。
正因为有这样的纪律,这样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庞大的团队,每个人静静的行走, 静静的用功,这是最好的修行机会。也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有力量的团队。
所以,管好自己,莫管他人闲事,是大智慧啊!我需要在今后的每一天中不断实践。
2. 观因缘
师父在行脚过程中, 不断调整路线和行程, 调整人员的分组, 用心良苦, 才促成了行脚的圆满.反思自己, 对于因缘因果的道理, 理论上是知道, 但是遇事就忘了, 碰到不如意的结果, 还是会觉得:怎么会这样啊?抱怨或沮丧随即升起.现在明白了,如果能时时保持觉照, 从因上就可以预见结果, 也就可以从因上调整自己的行为, 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师父所开示和演示的处理事情的智慧, 即是身教和榜样.
在南山寺看到一副对联, 是对因果的最好总结, 也令我对因缘因果有更深的体悟:
因是缘果是缘万事岂无始末
心即佛善即佛众生皆可如来
3. 承担
学了菩提心教法后, 天天嘴上喊要发菩提心,但是遇到事情时, 固有的执着, 总是会把我的需求在排在众生需求的前面。 然后菩提心就变成了学佛的装饰。 一直很苦恼:菩提心怎么发起来?这次行脚中的一个体会就是要从承担做起。
一方面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担, 并勇于改过.人非圣贤,凡夫岂能无过? 在佛菩萨眼里我们都是可怜悯者.然若是执着于自己的状态中, 其心刚强, 难调难伏. 错路走到底, 就无边苦海难有出期了. 如果无法从自我中走出来, 放不下,心量不打开, 菩提心根本无法升起. 行脚中的各种实例和示现, 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迪. 正好在大宝寺的平等门看到一副对联, 很有启发性: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另一方面, 需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佛性. 师父无数次婆心切切的开示: 认识自我, 觉悟自我, 超越自我.但我们常常会陷入对业障的恐惧和对佛性的迷茫中. 师父说过:念五字真言, 你就是文殊菩萨!这就是承担.而文殊菩萨的十大愿, 每一愿都是愿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哪里做的好,第一反应就是谦虚的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其实真是虚伪的应对.师父说发菩提心要以真诚的心面对一切众生。现在我可以自信的回应"太好了,愿我能成为一盏小灯,点亮自己,照亮你”.
每一个小小的转念和改变, 都在把我导向菩提之道.有师父这盏明灯的引领和加持,,我们才可以在菩提路上不偏离. 无尽感恩!
一盏明灯照我行,菩提路上赤子心。
愿得明师常提携,烦恼尽除智慧明。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