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时代上》
作者:盐野七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张伟
页数:360
《恺撒时代下》
作者:盐野七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译者:谢茜
页数:380
上下册的译者不同,
个人更喜欢谢茜的翻译,
其行文流畅。
到目前为止15卷《罗马人的故事》已经读完5卷,《恺撒时代》这两卷是目前最喜欢的。豪迈不羁的恺撒,跌宕起伏的剧情,一部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的历史画卷。趣味性不低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盐野七生在《恺撒时代下》的参考文献中说:
如果《恺撒时代上》和《恺撒时代下》在叙述上比起其它已刊印卷本来说更为生动的话,那绝非我的功劳,而是托西塞罗和恺撒之福,他们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生动的史料。
事实上,盐野七生不是简单重述、堆叠史料。她以编年史的叙述方式,把恺撒的生平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即看清罗马社会的发展矛盾,又看清恺撒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善于提出问题,再用史料去思考分析问题,带动读者一起思考并寻找答案。他的写作脉络清晰,语言简洁。
”
恺撒大帝!神君恺撒!
恺撒从未称帝,后人却称他为恺撒大帝;
罗马人尊他为神,称之为“神君恺撒”。
我不是国王,我是凯撒!
恺撒豪迈不羁,战场上运筹帷幄,战无不胜;政治上雷厉风行;对政敌报以宽容;被后人称为“罗马诞生的唯一的创造性天才”。他仅凭一己之力,开疆拓土,推进改革,使罗马帝国重获新生,开启罗马最为波澜壮阔的时代。
恺撒名言甚多,堪称文案天才。
当有人质疑他要称帝的时候,他说:我不是国王,我是恺撒!
呈送元老院的战报只有简洁的四字拉丁文“veni, vidi, vici”, 即“我来,我见,我征服”
被暗杀时看到布鲁图也在场,淡淡一句:布鲁图,你也在啊。这句话我更喜欢另一个版本的翻译:吾儿,亦有汝焉?
恺撒曾说:从我手中重获自由的人,哪怕再次用剑指向我,我也绝无后悔可言。不管面临何种状况,我始终要求忠于我的内心而活,因次我也认为别人也当以此为准则。
以宽容待敌的恺撒是否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在那些他曾经宽容过的人之手?
在我眼中,恺撒是个看得清现实的人,正如他所说,大多数人的悲剧在于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尤里乌斯·恺撒
”
花花公子凯撒
恺撒的青年时代让人唏嘘,30岁之前没有任何锋芒毕露的迹象。跟大西庇阿和同时期的庞培相比,青年时期的恺撒只能算是平庸之辈。
30岁之前的恺撒在干什么?
30岁的恺撒被众人熟知不是因为他的大队长或者财务官的身份,而是其花花公子的名声,其背负的巨额债务。
公元前100年,恺撒出生;
17岁,结婚;
19岁,逃亡,加入小亚细亚西岸行省总督米奴修斯的阵营军团,没有什么战绩;
22岁,获苏拉死讯后回国;
23岁选择律师这一职业,以失败告终;
24岁,再次远走海外求学,旅居罗德岛;
25岁,他的舅舅奥利乌斯·科塔卸任前一年的执政官后就任比提尼亚地方的行省总督,恺撒立即舍弃求学生涯,投奔舅舅,成为其幕僚;
26岁,舅舅被本都军打败,在逃亡途中病死;
27岁,接替舅舅病逝空出来的祭祀一职,并当选了军团大队长的职务,一个军团有10名大队长,指挥600名士兵。
恺撒的晋升速度可以说是缓慢,社会地位没有一鸣惊人,在军事体系中也从未收到重视,同年爆发“斯巴达克斯之乱”,担任大队长的恺撒都没有上过前线。
28,29岁期间,恺撒从没到过前线。
直到31岁,恺撒当选为财务检察官,赴西班牙上任。此时的恺撒才终于站在政治生涯的起跑线上。
”
从花花公子到执政官
31岁的恺撒在西班牙的赫丘利神殿有了初次的反省。当他看到安置在神殿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雕像后说:在我这个年纪亚历山大已经称霸世界,而我却还一事无成。
一年的检察官生涯结束后,这位挥金如土的花花公子,回到了罗马。
在西班牙的反省并没有对恺撒产生特别的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检察官结束,获得了元老院的席次罢了。
直到37岁,恺撒决定角逐大祭司一职,政治生涯才开始真正起步。
面对两位强劲的对手,恺撒竞选大祭司是一件大胆的行为,一旦竞选失败,他就无法在首都立足,只能远走他乡。最终恺撒通过改变投票规则和竞选演说等方式角逐成功。
恺撒不走寻常路,因为大祭司这一职位虽然高高在上,却无法掌握特权,年轻的精英都不会举债竞选这个职位。但担任这个职位依然可以担任其它公职,而且是终身制。恺撒理智的背后是他的真实想法:宗教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之一。
39岁,恺撒按照正常速度的政治发展轨迹,没有任何跳跃,于️公元前61年成为西班牙南部行省的总督。有了总督的历练,将来就有资格竞争执政官。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很重要。
恺撒在39岁担任行省总督结束前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他看到罗马以元老院位主导的共和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罗马高速的发展,他决心改变运行了几百年让罗马走上强大的共和政体。同样是对抗元老院的权力,他比格拉古兄弟有政治远见的地方在于:他知道只有手中握有正真的权力,才能跟元老院的顽固势力作斗争。
40岁的恺撒决定竞选罗马执政官,元老院早就洞察到恺撒的反元老院体制的政治立场,视恺撒为洪水猛兽。在当年执政官的竞选中,不但处处给恺撒设坎,还派出自己阵营足以抗衡恺撒的执政官候选人参选。恺撒看起来几乎没有胜算,但是公元前60年春夏时节,三头政治政治秘密成立。利用三头政治的优势,恺撒最终以压倒性票数获胜。“三头政治”之一克拉苏有足够的财力;庞培动员他的旧部下为恺撒投票,恺撒当选后帮助他通过东方行省的再编组案,并且给旧部下分配土地。克拉苏也知道帮助恺撒就能够为自己所代表的“骑士阶级”争取利益。三头各有利益。
”
高瞻远瞩、远征高卢
恺撒利用一年的执政官任期,推出了一系列法案,包括《农地法》和《尤里乌斯判例法》(国家公务员法),充分显示出恺撒的改革决心和执行力。
执政官的下半年,恺撒就开始为自己打算,通过了《有关恺撒行省统治权的巴第纽斯法》改变了他的任职地,由负责街道和森林的非军事职位一下子变更为阿尔卑斯山以南高卢行省的总督,任期五年,拥有3个军团的军力。在任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南法行省的总督突然死去,恺撒又抓住机会,成了三个行省的最高负责人——担任北意高卢、伊利里亚和南法高卢三行省的总督,拥有共计四个军团的军力。
手握军权的恺撒由此开始了八年的高卢战。
八年征战高卢,二次远征不列颠,击退日耳曼人,最终,高卢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征战高卢的意义在哪里?
恺撒并不是盲目扩张罗马领土的,他征战高卢的目的正是为了确立防卫线,军事由进攻转入防御。最终罗马防卫线向西延伸至莱茵河。在恺撒被暗杀后,在罗马内战的几十年,高卢地区稳定,证明恺撒对高卢地区政策的前瞻性。
从恺撒征服不列颠的动机来开,他并非想进攻还是荒蛮之地的不列颠,暗无天日的森林,沼泽,河川,而是告诉人们不列颠的存在,并见到了将不列颠罗马化,文明化的可能性。
”
文学家凯撒
在征战途中,恺撒亲自书写了《高卢战记》,口述《内战记》,由秘书执笔。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其写作才能得到后世的历史学家一致赞叹,文体清新,语言精炼。
恺撒所称的高卢是莱茵河以西,用现在的地理概念是除南法以外的法国全境、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的南部、德国的西部以及瑞士一带,即现在的西欧。
从恺撒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尚未进入文明、处于原始风貌的欧洲。从恺撒的二次远征不列颠,我们甚至可以一窥那个日不落大帝国最初的模样,一个在恺撒看来是野蛮人的地方,后来却征服了世界。丘吉尔说大英帝国的历史是自恺撒登上不列颠开始的,这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
独裁、高速推进改革
苏克拉战死,庞培被元老院拉拢,三头政治彻底瓦解,元老院派对即将卸任高卢行省总督的恺撒发出“元老院最终劝告”。意味着如果恺撒带兵越过卢孔比河(行省和本国的边界),就是叛国罪。但是,如果恺撒只身回到罗马,在公职空闲期,必定会面临元老院派的法律告发,政治生涯有可能终止。最关键的是恺撒试图改革罗马的愿望势必落空。
恺撒最终带领军队渡过了卢孔比河,元老院派闻风纷纷出逃罗马。罗马内战(恺撒对庞培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这一年是公元前49年。
这场内战是罗马帝国两个政治力量的战争:即反对现行体制、力图建立罗马新体系的恺撒派和支持共和体制的保守元老派之间的战争。
虽然称为内战,但是战事的范围则涵盖了地中海周边,彼时罗马帝国的行省、同盟国。包括了现代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突尼斯等等。公元前46年,北非战争的结束为内战画上的句号,但是恺撒的“反元老院体制”和“元老院体制”的斗争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结。
恺撒选择用“宽容”来对待自己的政敌,释放并委以重任。因此在内战结束,凯撒执政时期,庞培派的势力依旧存在,但是恺撒最关心的国家改革,他一刻也停不下来改造国家的步伐,他要重新建立罗马新秩序。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历法改革、货币改革、行政改革、司法改革、社会改革、公民权,元老院、公民大会、护民官、终身独裁官、行省统治、金融、司法、社会福利、治安、交通、城市清洁、教育、医疗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历改革和行省统治。
恺撒提出的公历跟现在沿用至今的公历误差仅有11分14秒。
罗马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集合体,恺撒并不只是单纯地承认各个地区民族的信仰自由,而是采用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平衡的方式统治管理行省。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恺撒让罗马迈出了从共和制走向帝制的第一步。
当恺撒全力推进罗马新秩序的时候,元老院派势力没有闲着,他们害怕恺撒称帝,策划了恺撒暗杀。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暗杀。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刺杀集团成员暗杀。我们不能简单评述刺杀集团成员的好坏,这些人中不乏品德优秀之人,其悲剧在于,他们的怀旧主义情怀,没有看清时代的变化。正是恺撒眼中那些之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看到的现实。意大利现行的大学历史教材中对“3·15”事件如此评价:3·15事件是怀旧主义者们自我陶醉式的、弊大于利的悲剧。
从恺撒公元前44年恺撒被暗杀,14年后,内战彻底结束,罗马终于迎来了和平年代,恺撒时代画上完整的句号。
虽然恺撒死于公元前44年,恺撒真正死去却是在是公元前30年,从这一年开始,罗马进入屋大维时代,或者说奥古斯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