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后端的人来说,理解前端的流程会相对较为容易一些,逻辑大致是一样的,从去年就开始对uniapp进行了解,今年有机会在真正的项目上进行实战,开始的时候犹豫了蛮久,大概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吧,不太确定使用之后会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担心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耽误项目的进度。考虑到后期可能会做支付宝端,或者是其他小程序端,下定决心用uniapp去处理前端小程序。
搭建项目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确定用的框架,封装接口请求方法,处理接口配置以及接口执行顺序,进行登录注册接口的对接......边做项目边进行学习uniapp的特性,以及相关技术知识点的使用。此时的我,就像丢进水里的海绵,不断地吸取水分,尽可能的使自己在现阶段的项目应用中达到知识点的饱和,尽可能的去了解更多的技术方面的知识,推动项目的执行。开始设计结构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慢慢的项目人数增加,部分功能可以进行分配,然后一起去做,分工合作,效率上升,知道最近项目进行了上线,上线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去测试各种功能,预计会持续一段时间去修改相关bug,知道线上所有功能达到项目需要,后去会陆陆续续添加更多的新功能,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微信小程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环境,各种需求都有比较明确的接口,通过现有文档的接口,大部分基础的不涉及业务需求的功能都能满足,相对应的uniapp也会针对微信小程序提供的相关接口,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法,所以说现有的市面上能做出来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决方案。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大佬还是大佬。
总结这段时间处理现有阶段项目:因为不是专业的前端,对前端样式进行相关代码处理还是比较薄弱,不会及时对重复代码进行统一封装处理,一些流程细节上的处理还需要接着努力去学习,参考好的项目,增加自己的厚度。收获:小程序的一些基础流程,大致有了新的了解,以后针对前端的项目不会那么迷茫,知识层面有了新的拓展,之前的支付以及前端的盲点技能得到了提升,不会再那么只是被动的去接受了,感觉是自己技术层面的一个新的节点,特此记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