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小天使
也是个小魔鬼
他是父母眼里的乖宝宝
却是老师眼里的皮孩子
他是女孩眼里的暖男
却是男孩眼里的顽皮小子
你见过这样的孩子吗?
早晨入院,他会亲切地和爸妈说再见,会热情地和老师小朋友们说早上好。看似很乖巧的一个宝贝,却是老师眼里的“大麻烦”。
下面我们来猜一猜他的内心活动:
吃饭时:你们怎么都在好好吃饭,哼,我就不吃,我不仅不吃我还要捣乱。
语言活动课:哎呀,你们怎么这么无聊。每天都是读这些无趣的故事。我不要…我要去玩玩具。……嗯还是玩具好玩
午睡时:什么?你们怎么都在乖乖睡觉,我就要和你们不一样,我要出去玩哈哈
户外活动时:还是和小女孩一起玩开心,那些男孩都在干什么呀真是的,我就要和女孩一起玩…耶
老师教育时:我不管。你越说我越不改,我就不听话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妈妈教育时: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会改的,我会乖乖在幼儿园的,妈妈你别生气
分析:首先,幼儿“不听话”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是成人没有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没有引导幼儿转移正确的注意力;没有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合理的需求等。
其次,我们要明白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孩子成长的动力中,最重要的是寻求归属感和自己在团体中的接纳感。对孩子而言,家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团体,父母的认同、尊重、接纳是孩子自我价值形成的核心。孩子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首先可能采用建设性的行为,如表现优异、学习优秀、体育好、乖巧可爱等;如果这些行为不能成功,孩子们就会采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如骚扰、懒惰、磨蹭、反叛、固执、抗拒、不当行为、无助等,以此来引起父母及老师的关注。
结论: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应批评阻止,而是要清楚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循循善诱,引导幼儿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