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吧!最近比较懒。详细的在我笔记本上,你看不到,嘻嘻!
1. 朱元璋和《孟子节文》
国家政权与儒经——窥探孟子节文与明太祖处理真理的方法,丁酉二月初五,傅熊 战蓓蓓(主持),明伦堂。
之前听过关于崔铣《大学》改本的讲座,他说的似乎是:文本的不同,如“在新民”还是“在亲民”、有无“格物致知”章等,实际上是两个学派思想的差异。而这次说的似乎是:皇权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对经典进行诠释或删改,并以教育为方纲强制执行。这样的研究很难划分到任何一个较细的学科,但却又可以和很多学科如政治史、思想史进行对话。
另录:
1.朱元璋读书方法与程朱不合,似于汉人较近。
2.洪武时,虽推行《孟子节文》,但并不禁《孟子》全本。
3.洪武时科举多不以《孟子》出题,谓之:知识分子的无声反抗。
4.孟子节文只存在二十余年,永乐时便恢复原状。
2.民本与董学
民心即天命——董仲舒政治思想漫谈,丁酉二月初九,曾振宇,明伦堂。
a.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此老聃之教也!民心既是天心,伸天即使伸民。
b. 有经有权,安社稷利国家。
“权”毕竟是对现有规则秩序的一种破坏,况又如何保证自己的“权”一定是正确的?这个或可结合现代法理学如“紧急避险”一类来理解。
c. 窃论:如果只是“为民为本”,那于今而论,也没必要读董仲舒。
3. 方法论与实例
话语分析方法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丁酉二月廿九,朱人求,明伦堂。
讲座现场几度走神,录音重听几遍,仍未理解他讲的是什么。大概是:从“由‘范畴’找‘文本’到由‘话语’分‘类别’”?
在元代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吗?丁酉二月十一,洪金富,明伦堂。
要而言之:材料文字字训诂;材料可信度之辨证。
4. 有女如云 有女如荼
云:
毛诗的说法是“众多”,和今天的用法大致类似。
郑笺大抵认为是漂泊不定之类的,“如云者,如云从风东西南北,心无有定”。
荼:
毛诗认为是以荼之色白来比喻丧服,“荼,英荼也。言皆丧服也。”
郑笺及孔疏认为与“如云”相似,“荼,茅秀,物之轻者,飞行无常。”不可解作“其色如荼”。
贺娟女史谓:“后面的注释家并不都认同毛诗对此诗主旨的解释,认为不是毛诗说的丧乱漂泊,而是太平游览,诗中没有干戈扰攘气象,所以也有解释为像云一样多,像白茅一样多或一样美。”《诗经通论》亦说:小序谓“闵乱”,诗绝无此意。其实我觉得毛诗、正义一点都不好玩,《诗经原始》好玩一点,《通论》也不错,看书看古人“打架”最好玩了!
另:程俊英著有《诗经译注》,又与蒋见元合著《诗经注析》。《译注》是上古出的,面向初学者;《注析》是中华出的,偏学术一点。
5. 名字
礼记中说:“幼名,冠字。”有字就代表成年了。
名是给长辈叫的或者用于自称,当人成年以后,需要独立进行社会活动,给家族长辈叫的“名”不太适合拿出去使用,所以取个“字”给同辈叫。这个其实在现在也是一样,虽然大多数人都没字,但是我们也很少连名带姓的去称呼别人,一般都用网名或者昵称替代,网名或者昵称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字”的替代。
简单点说,就是:成年取字;有字就代表可以独立进行社会活动、参与国家大事。
“名”往往代表的是某个家族的一部分,所以古人兄弟的名字都是有联系的。如岳飞五个儿子分别叫:岳云(雲)、岳雷、岳霖、岳震、岳霆,这是有相同的偏旁;陈三立五个儿子分别叫: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陈方恪、陈登恪,这是第三个字相同;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陈照丕、陈照奎,这是第二字相同;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淼、陈垚、陈森、陈焱、陈鑫,这刚好是五行。有时取名须依族谱,这更代表着“名”的家族属性。而相比之下,“字”虽然与“名”有联系,但更多的可以代表个人,也就是前面说的:“可以独立进行社会活动”。
以前有个笑话,说外国人是名在前、姓在后,比较看重的是你是谁;而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比较看重你老子是谁。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并不准确,因为成年人与人交往是以字互称的。
6. 周易书目
a. 周易正义,王弼 韩康伯注、孔颖达疏;
b. 周易集解,李鼎祚 撰;
c.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李零;
d. 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刘大均;
e. 周易今注今译,陈鼓应;
f. 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 徐芹庭;
g. 易经讲堂 三册,黄汉立;
h. 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
i. 傅佩荣译解易经,傅佩荣。
我发现我特别喜欢黑元宝:
吾名有恒:读书从来都是“赚”进来的,永远不会亏本。
剑胆棋心:谁说的,元宝说我就是读书太多所以找不到女朋友,我觉得我亏了啊!
元宝:又开黑~
吾名有恒:书中自有颜如玉。
剑胆棋心:在哪儿啊?从没见过。
剑胆棋心:
元宝:哈哈~这是海哥画的?
剑胆棋心:恩啊!上次给你发的那个“打别港,扯乱谈”也是海哥大作。
元宝:海哥的作品可以做表情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