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问题:
一、刷了那么多题,为何还是考不好?
二、马虎
三、有错时不想改错
第一个问题:
无效重复地大量刷题会让孩子变笨。
在他会的情况下,重复120%就可以了。大量重复,会产生自动化(固化)、不思考,如果题干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思维固化,就掉坑里了。
没法突出重点,每个孩子的重点不一样,有没有针对性自己孩子本身的重点。
一万小时理论:反复地干、不断地干,就会干得最好。总结起来就是大量。但一万小时理论中,有一层含义是“有目的—刻意”,即对事情有反思和总结,花心思去问“我哪里还可以提高”。如麦当娜的演唱会,每次都会总结如何比上次好,而不是简单重复。
大量(够而不太多)+有目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才能有效。
有目的=个性化难点“哪不会”;个性化焦点“哪出错”。比如“戴”字错五遍,不能盲目地问“你怎么又错了,做了五遍都还出错?”而是要找出“难点”。要问孩子“它难在哪儿呢?”孩子的难点,在“没发现这是个‘戴’字”。
反复错的要分析“难”到底难在哪里,一定是个性化的。(所以辅导要个性化)
大量的意思是“够,但不太多”。
写单词三遍不出错,就够了。
背课文一遍不够,但三遍就够了。
错题-会做、会讲、会变形,这题就够了。
卷子-会的题,不要反复再做了。划掉绝对会的,不要反复做会的。要分清不会的,和需要再加深的。
有目的的、大量的,才有效。
真正的勤奋一定是动脑筋的。
一个方法用了一百遍不管用,要去思考怎样才有效,难点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
怎样通过训练终结“马虎”。这里的“马虎”是指“会的,却出错了”。
比如一道大题,思路没错,里面的计算(诸如2+3)却错了。
马虎和认真,这样的说法没有用,因为没有指出怎样做。只有明白了怎样做,才会产生好的结果。
如上次有道题没做,怎么说呢?(详见视频)如:向孩子提问,怎样才能保证每道题都做到呢?
比如有个老师的方法是,每做一道题,就在题目编号上画一个圈。
要精准地找到在哪里马虎,然后针对性地使用办法。
做漏题的-题目编号上作记号。
读错题干的-平时标注关键词
算错数了-进位出错的,针对进位题的,多练
大应用题中的小计算出错-原因是应用题需要大量脑力,生、不熟悉,大脑不够用了,小计算就错了。方法:1平时要练;2验算。(详见视频)
第三个问题:
孩子不想改错,不耐烦、不想听
方法:转换孩子对错误的看法
如果孩子认为错误是坏的,是不开心的。
把评价指向过程,孩子对的时候,不要夸结果,要夸过程,你要看他做了什么,才做对的。
有错不怕,我有办法改变和提高。
错误是有意义的,看到错误中的机会-转变了信念,就会欢迎错误了。每个错误都能让人提高。
好奇地问:“为啥错。”
“难在哪儿?”
“怎么能改?”(比如八段绳子剪几刀的问题,详见视频)
总结:
视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LtXzl10JDwPtD8l90ULOg
提取码:cl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