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被视为生命的基石,其他生理机能均围绕其运行。
气血不足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女性常受其困扰,不少男性也开始出现气血亏虚的状况。
一、气血不足表现
1,皮肤暗淡无光、嘴唇无血色
气血不足会使皮肤失去光泽,嘴唇变得苍白无血色。
2,浑身寒冷
即便在炎热的夏季,气血不足也会让人感到全身发冷,因为血液无法正常循环,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
3,器官疼痛和病变
气血不足还会使部分器官无法得到充分的血液滋养,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病变。
4,脾胃失调和食欲减退
气虚不足还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长期如此则可能导致人体消瘦。
二、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
1,情绪
从中医角度来看,情绪是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因素。无论是思考、忧虑、生气还是烦恼,都会消耗气血。
现代人问题之一是大脑使用过度。生活中的垃圾需要集中处理,同样,人体内的“上火”现象也多是营养垃圾的“焚烧”。
有人会说,吃肉进补后,感觉身上有劲,精神也旺盛。但这可能只是虚火上升的表现。长期进补,去检查身体,往往发现一身病,其中气血亏虚的也不在少数。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病人的脉象显示气血亏虚,但精神却异常亢奋,这被称为逆症,治疗起来较为困难。相反,如果病人感觉精神不佳,想睡觉,这样的病情则相对容易治疗。
2,快节奏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也是消耗我们气血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社会的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会剧烈消耗能量。
人类的发展趋势注定会越来越快,因为工具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然而,我们的身体和气血功能能否跟上这种快节奏呢?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有助于恢复气血。
3,追求刺激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气血的行为。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如喜欢吃麻辣食物、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喝冰饮料等,这些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都会极大地透支人体的元气。
4,熬夜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晚上是养血的时候,如果不睡觉,怎么可能不气血亏虚呢?
晚上疲倦时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洗澡还有一个忌讳就是不要早上空腹洗。我遇到的气血亏虚的病人中,很多都有这个习惯。
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最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
5,脾胃虚
中医认为,脾胃吸收了食物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血液。有人会问,血液的来源不是造血干细胞吗?但造血干细胞的物质基础从何而来呢?还不是脾胃吗?
中医讲的是一个过程,是本源的内容。所以说“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
然而,现代人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受伤的情况太多了。很多人整日山珍海味,但这样反而营养状态最差,这就像电脑打开一个文档没问题,但打开一万个一定会死机一样。这样的人,脾胃受伤了,往往血虚。
6,思虑过度,消耗心血
现代人思虑过度,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公司如何发展、如何安顿人际关系等,结果消耗心血,导致血虚。
《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思虑劳倦过度会导致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甚至情志异常等症状。
思伤脾,思虑过度还会造成脾的运化失常。时间长了,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气血化生就会不足。
7,女性妇科特殊,易患血虚
妇女因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一生中失血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懂滋养,则会导致血虚。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她们去医院检查却一无所获,但就是感觉不舒服。
三、补气血七个秘方
1,睡觉
睡眠是最简单的“运动”。从中医角度来看,白天属阳,是工作、活动、消耗精力的时间;晚上属阴,主要任务是修养生息、养精蓄锐。
那么何时入眠最佳呢?中医认为,晚上最佳的入睡时间是在23:00之前。原因如下:
(1)此时是养阴的最佳时间。不仅能让身体各个器官、经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还能促进阳气的生发,是养阴的至要之法。
(2)“子午觉”是睡眠的重中之重。“子午觉”的关键在于熟睡。如果晚上11点还没有睡,就很难做到“先睡心”,那到了12点就不可能熟睡,也就谈不上“后睡眼”。睡心就是让我们内心清静、没有杂念、身心放松,自然就可以入睡了。
(3)睡前拍打三焦经并进行冥想,效果非常好。晚上9:00-11:00正是气血流注三焦经的时候,所以也是调养三焦的最佳时机。拍打三焦经可以顺畅元气、排泄废气。慢慢就会感到心平气和、全身轻松。如果拍打的过程中配合冥想,效果更佳。
(4)深度睡眠是养肝的最好办法。为自己营造一个清洁、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不熬夜。睡前把浮现的杂念想象成树叶,在小溪里随着流水缓缓漂流走了。深度睡眠有利于肝血的代谢,睡得越深,肝血回流的效果越好。
2,泡脚
泡脚是生活中最简单补气血的方式,每天晚上8点到9点泡脚为宜。这段时间肾经气血最弱,因此泡脚能起到很好的补气血作用。水温不宜过高,40度左右就可以。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如有体寒痛经等情况,可适当加入红花、益母草等材料的泡脚包。
3,还阳卧
还阳卧是道家的一种修炼方式,具体方式是平卧于硬板床上,双下肢弯曲,膝关节弯曲,双侧的胯关节外展,使双腿形成一个类似环状,膝盖尽量接近于地面,双侧的脚心与脚跟相对,脚跟尽量向会阴部靠近。通过拉伸下肢,刺激疏通肝胆经,起到补肾益气、缓解下肢僵硬的作用。
4,仙人揉腹术
揉腹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中医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
(1)按揉心腹。两手缓缓上提,两手中三指在心窝部位对接,并按住。由右→上→左→下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21次。
(2)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顺揉至耻骨处,循环共21次。再从耻骨处分别向两边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循环共21次。
(3)推按腹中线部位。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推下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4)左右手绕脐腹按摩。左手绕脐腹按摩21次,右手同样绕脐腹按摩21次。
(5)推按左右侧胸腹。左手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大腿根处,连续按21次。右手同样操作,连续按21次。
(6)盘坐摇转。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
5,压腿拉筋
拉筋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腿压幅度循序渐进,坚持拉筋可使腿部筋络通畅、气血运行通达。需要注意的是,刚吃完饭不可拉筋。
6,静坐冥想
啥都不想,姿势不限,摒除生活中耗费气血的思虑和情绪。闭眼单腿站立,双臂合十至头顶,可使意念集中,将人体的气血引向足底。
7,金鸡独立
我们健康的身体只有气血平衡,才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活力。同时,气血足则免疫力强,疾病才不敢侵入。气血是否平衡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我们应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内外兼修,得到缓解。
四、气血不足该如何用药?
气血不足时,要及时补充。补血必须要做到气血双补,在补血的同时健脾补气。如果只补血,还是会造成气虚现象,如果只补气,也不能彻底治好病症。
气血双补的中药比如参鹿膏、全鹿大补丸等,像参鹿膏成分里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功效,能治疗肾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冷、精神不振等症,也能治疗产后引起的血虚腹痛或者是月经不调等。
补气血的药物要认准国药准字号。
补气血的食物,例如糯米、银耳、牛奶、黑豆等。其中,糯米有益气补血、养脾和胃的作用;银耳具有养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效;牛奶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有助于补益气血。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调养气血并非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地去坚持。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我们才能保持气血的充足和身体的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起来,及时调养气血,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