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为什么读后会忘记?
《快速阅读术》金句:
1、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
2、网络媒体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说的极端一些,新闻网站的堵着希望在书评中看到的并不是书评人的主观意见,而是“信息”和“事实”。也就是说,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读了报道(书评)之后,能够获取多少信息”。
3、对于网络报道,人们大多是在通勤途中使用智能手机翻阅,或者在开始工作之前使用电脑查阅,阅读时间往往非常短暂。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让读者感到有所收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
4、令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记忆,要记录。
5、让阅读的内容刘静脑海,同时在头脑之外的地方进行记录,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视觉上的信息采集,还亲自将信息进行了重组,有了这一步,较之单纯的通读活单调的仔细阅读,阅读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6、“是一边读一边摘录,还是全部读完之后一并摘录”,两者均可。不过如果读完在摘录,就需要清除地记忆或表明想要摘录的段落,之后还得花时间查找,这样一来,好不容易提高的阅读速度,就前功尽弃了。
7、呼吸时阅读的三个步骤:(1)一行采集 (2)一行精华 (3)一行评论
1、“一行采集”: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2、一边读书,一边积累,间短摘录,恰似片断收集的工作。
3、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这一行。
4、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我所谓的“一行精华”。
5、“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
6、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再次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8、为了再次确认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建议大家以12本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9、在回顾短评的时候,请思考以下问题: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的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感悟:“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目前我做到了第一步,一行采集,我在印象笔记里建立了专门的读书笔记本,在笔记本里记录读书时遇到的喜欢的句子。接下来还需要建立一个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笔记本。每本书选出一行精华,再加一行评论。慢慢累累,积少成多。
越努力,越幸福。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