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超老师讲家庭氛围,他自己的小故事:
超哥的爸69岁了,超哥42岁,超哥说:记忆中十来岁开始,30多年了,爸爸一如既往的保持每天批评我,我知道,这就是他跟我交流的方式。
超哥:“爸,我发现,三天没有被您指导,我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看起来像是耍贫嘴,其实是一种智慧。)
爸嗔道:“滚一边去!”明显感觉老爷子很高兴,放松了。
吃饭时也随口就批评超哥,超哥跟儿子说:“我发现,你爸爸比我爸爸好多了。”
老爷子:“滚一边去!”
超哥为家庭氛围变得轻松做出了很多贡献。
反思我自己,随着心量越来越大,也有很多改变。
从前,面对我爸妈的挑剔指责,我第一反应就是竖起浑身的刺 ,生气,愤怒,反击。
现在我也能幽默化解。
如:
我爸喜欢碎碎念,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一刻不停。但是他的碎碎念是嫌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买的东西不对,啥没弄好……我却有一种感觉:他感觉到了放松才会这样,心情好才会这样。
我妈习惯于批评我爸,我习惯于附和我妈,一起批评我爸。
我妈又嫌弃我爸时,我说:妈,我觉得我爸是想体验小时候的感觉,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爱,现在变回去,体验一下。
我妈也笑了,跟我爸说:那我是不是也得喂喂你吃饭?(喂孩子吃饭是我妈一大爱好,怎么也戒不了。)
我爸听我那么说,还承认了,我妈停止嫌弃他,他越发碎碎念――翻译一下就是越发高兴。
挑毛病就是他的沟通方式,或者表达开心的方式。
学会翻译指责型父母的语言背后的信息,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教会我们的孩子翻译家人的挑剔指责背后的信息,也非常重要。
超哥还讲了一个案例:
他们有一个青少年训练营,其中最小的孩子8岁,他的爸爸也在超哥这边上课。
这个8岁孩子跟爸爸一起遇见打架事件,孩子就问爸爸:他们为什么打架?
爸爸因为学习过,就开始思考如何回答才能给孩子正确价值观,还没思考完,听到孩子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爱。”
爸爸震惊了,孩子接着说:“爸爸,你批评我的时候,你也不知道如何爱我。”
这就是孩子会翻译别人的语言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