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阅读感受】
1.“在我们的文化中,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是很少见的。”书中所提的这句话,带给我的触动是比较大的。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更多的人是为了一张面子、为了他人在生活。特别是父母这一辈体现的尤为明显,一辈子为家庭,为孩子在奉献,但是很少会去关注自己的真实需要,更别说去谈论自己的感受。再反观自己,尽管有时自己尝试想去沟通,但是所表达也依旧触碰不到自己的个人感受,这大概需要很深的内观、自我了解才能达到的状态。
2.书里有很多非常详尽的案例,虽然看似啰嗦,但是非常值得去细细推敲学习。
3.这本书我已经买来一年多了,之前看过半本就放在一旁,直到今天因为读书会共读,才又重新拿出来。之前看的内容已经不记得,当时没有继续往下看必定是因为这本书吸引不了我,与当时的我无法产生共鸣。但是一年后的我现在看来,这是一本好书,从沟通方式到对自己的关注,这样的自我探索方式很是喜欢。所以,有的书如果看不下去,那就先大胆的暂时放弃吧。
【带着问题去阅读】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的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三、非暴力沟通的作用
虽然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的联系。
四、怎么使用非暴力沟通
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2.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3.非暴力沟通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
五、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六、暴力的根源
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实际运用】
1.在交谈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正面具体的请求,具体怎么做,而非不做什么,这样避免让人产生困惑。
2.不使用抽象的语言,这有助于帮助自己更了解自己。
3.与人沟通时关注他人需要,而非他人想法。自己表达时,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情绪。
4.倾听他人时,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多以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
5.放下“应该”的执念,不以任何应该去指责自己或他人。
【下一步行动】
1.想和读书会的小伙伴一起尝试一周的非暴力沟通打卡,以此活动,大家会更有警觉性的不使用暴力语言,以及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在当天晚上总结自己一天中所遇到的情况,自己是否使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当时的所思所想是怎么样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都可以对非暴力沟通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践行。
2.审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尝试这种方式进行转念:“我选择做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将被动转化为主动。
3.对沟通不良的对话进行复盘,多重复学习书本中的案例。
【金句】
1.批评往往暗藏着期待,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2.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3.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言语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4.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厨师”定义一个人。
5.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处于羞愧的行为不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6.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自己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