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演说家博恩·崔西曾经说过:“开场白的前3分钟如果不能打动人心,后续的演说也会变得很艰难,即使勉强进行下去,也会让人觉得乏味。”
如何充分利用这3分钟抓住听众的心?《演说: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本书告诉我们七种开场白的形式:
一、简洁有力,一两句话就能引出主题
看过新闻报道的人都知道,优秀的记者往往会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一段。这就是一篇新闻的开场白,它非常简短,但却能够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刺激读者继续往下看。
比如:当年,美国与德国的潜艇战出现新问题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他的开场白简短到只有20多个字,却立即引起了全场人的注意:“鉴于目前外交关系出现的新变化,我想我有义务向诸位说出实情。”
你看,特别简洁,一下子引出了演说的主题,吸引听众关注下面要讲的内容。
二、做出承诺,直接告诉听众会获得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众不太关注演说者感兴趣的事情,只关注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如果你开场就向大家承诺“我的演说将会让你们得到什么好处”,谁能不动心呢?
比如:“今天我的演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告诉各位怎样防止存款贬值,怎样让手中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多!”
“今天我站在这里演说,就是要告诉各位如何增加收入!”
“我可以向大家承诺,只要各位听我讲10分钟,你们一定能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收入增加50%。”
这种“承诺式”的开场白之所以能够引起听众注意,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听众的利益。
三、摆出数据,用一连串的数据排比开场
直接说概念,听众不太容易理解,但摆出数据,听众就会对演说主题产生概念。在演说开场白中,你可以运用一些客观真实的数据,引出所演说的主题。
比如:“仅有4%的阿拉伯妇女会使用互联网,未来10年之内,中东地区对电脑的需求量大概在4000万台,如此庞大的市场等着大家去抢占 。”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提出问题,引发听众开动脑筋思考
在开场白中提出问题,引发听众思考,激发听众好奇,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说者的主体框架,再回答问题,满足听众的好奇心。
一位老者在演说开场白中提出问题:“人从哪里老起?”
听众纷纷作答,有人说“人是从脚老起的”,有人说“人是从脑子老起的”。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老者笑了笑,说:“依我看,人是从屁股老起的。”全场听众疑惑不解,又忍俊不禁,纷纷瞪大眼睛看着他。
老者说:“某些干部不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整天泡在‘会海’里,坐而论道,那屁股可遭了秧,既要承受上身的重压,还要与板凳摩擦,够劳累的。如此一来,岂不是屁股先老吗?”
这位老者在抨击官僚主义之前,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听众思考。然后,利用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制造第二个悬念,再在听众的笑声和疑惑中揭开谜题,从而有效地控制住了听众的思想和情绪。
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提问答疑法制造悬念时,提问一定要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千万别问得平淡无奇,让听众觉得你的提问是多此一举,那样就无法引发他们思考,激发不了他们的好奇心了。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坦白实情,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在演说开场白中坦白你的脆弱,更能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引起听众的共鸣。
比如,著名的外交家吴建民先生刚到法国当大使时,有一次演说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法文,但我从来没有在法国工作过。比起我的前任蔡方柏大使,我有很大的劣势。蔡大使前后在法国度过了23个年头,当了8年大使。而我在此之前,到法国的各种出差天数加起来不到23天,我不了解法国,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
此话一出,台下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为什么吴建民先生能够赢得听众的掌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说开场白中主动示弱:学的是法文,但没有在法国工作过,显得谦逊;拿前任蔡方柏大使与自己作比较,让大家了解自己,请大家多多关照,显得不张扬。这样就在第一时间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赢得了听众的好评。
六、讲个趣事,把听众带入一段往事
每个人都有一些特别的经历,把这些经历与你的演说主题联系起来,并作为开场白讲出来,很容易将听众带入到你的往事之中,让听众对你的演说主题产生兴趣。
比如:“10年前,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和一位名叫路易斯的客户打过交道。他打电话告诉我,如果我们在一周之内不能帮他解决问题,他就要露宿街头了……。”
七、借用道具,给听众直观形象的感觉
在开场白中,借用实物展示,可以给听众直观、形象的感觉,引起听众的注意。实物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与演说主题相关。
比如:有位演说者在开始演说时,手里拿着一枚硬币,并高高地举起来,然后问大家:“有没有人在人行道上捡到过这样的硬币?捡到这样的硬币后,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通过这样的开场白,引出了“拾金不昧”这个演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