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些文字记录这两周正面管教的学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开头,于是,就这样一直拖着。
“今天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明天他会加倍偿还”
之前我一直不敢承认,我十分害怕和熊大单独相处——实在太无聊了,玩那些“弱智”的轨道游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些翻烂的“巧虎”绘本。所以,我用最简单粗暴地ipad打发,或者带出去游乐园玩一圈。
但当我注意到他总是在揉眼睛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拿走了他的IPAD,依然简单粗暴。
妈妈我要玩10分钟。
玩什么玩,你看你的眼睛。
那我玩手机。
不行。当我说不的时候,我的手机屏幕在扎眼地亮着。
吃饭,刷牙,洗澡各种拖沓。说话“瞎话张嘴就来”。需求不满足就各种撒泼耍混。除了玩IPAD时片刻的“安静”。我似乎能预见到他青春期巨蟹儿子和天蝎妈妈的一场场拉锯战。
“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当我走进正面管教的课堂时,我已经看了一遍《正面管教》,但是孩子的挑战行为却一天一天升级,我的初衷只是,“救救这个倒霉孩子”,虽然他才4岁不到。
我从没想过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或者从没那么深刻地意识到过。
当讲解“孩子错误目的”工具卡时,我发现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控制他。而当他觉得自己有力量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开始和我对抗,和我各种“过度关注”“权力斗争”拉锯扯锯。但很遗憾,我们都没有赢,他没有赢得他的ipad,我也没有赢一个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的孩子。
好吧,我承认,我做的一切只是让他明白哭闹是解决问题的最简单的解决方式(一哭,一切原则都不是原则)。我承认,我做的一切无益于让他成长成那个“独立,担当,有责任心”的男人。我承认,是我,才让他没有变成那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
起步,从“特殊时光”开始
第一节课结束回家,我和熊大拙劣地进行了一次“特殊时光”,只有我和他,没有别人的特殊时光,第一次,我发现他的那些公交车都有名字,他带他们走过一个一个我们去过的路“东川路安宁路”“莘庄站”,我第一次用他的语言和他沟通。
那天,他第一次告诉外婆,我今天要和妈妈一起睡。
他第一次不那么抗拒地去刷牙,我不催他的时候,把饭吃完,自己收拾玩具。
而我,只是关闭朋友圈更新提醒,把手机关在一边,陪他。
他情绪来的时候,和他一起体会情绪,他告诉我,妈妈我好难过,妈妈我要再哭一会。最后他告诉我,我要去玩了。
他想拖沓的时候,问他“现在是什么时候啊”,他看着我,现在是刷牙的时间,那你应该怎么做呢,我不想刷牙,好吧,刷牙真的不那么好玩,我们怎么让他变得好玩一点呢。我要听孤单北半球。好吧,那我们一边听,一边刷好不好?好的。
我知道,用一句命令式的“去刷牙!不然……”这样的句式更能短平快地在当刻解决问题。可是当他有力量和你说不的时候,你失去了一切控制的力量。
所有的青春期问题,都是童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地再一次发酵。
最近我发现小朋友的更多性格特色。他更愿意用情绪型词语比如“难过,伤心,被拒绝,愤怒”来表达当刻的心情,也愿意接受别人对他的指证。并且,开始遵守事先的约定。
我知道,他能那么快有矫正的趋势,是因为他还小。更因为,孩子比我们以为的还要爱我们。
那天下雨,我的脚被沾了一点泥浆。小朋友看到和我说,妈妈你痛吗。我有点好奇他想做什么,就说,妈妈有点痛。他说,妈妈我给你去拿青草膏吧。之后他认真地帮我涂了一层厚厚的青草膏。
孩子用心感知这个世界,当他觉得你是爱他的,他遍用他全部的爱来回应你。
课堂上,有个妈妈分享说,怎么可以把那些话说的真实一些。真的,当我第一次说“你好像很难过”,我能感受到我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现在,当我可以越来越自然地说出那些话的时候,我知道,是因为我真的从内心里认可了他的感受。
在这两个礼拜,与其说我邂逅了那个“挑战行为”背后的孩子,不如说是遇见了那个一直不认识的自己。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亲密关系。
殊途同归。
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最后,你会遇见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