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晚元元来家里玩。
啾啾邀请他一起玩弹射车的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先把几个杯子叠好,然后发射一辆小车,看小车能打倒几个杯子。
啾啾负责叠杯子,元元练习弹射小车。
突然,啾啾的杯子倒了(不确定是不是元元弄倒的)。
啾啾大吼一声:元元!你在干嘛!
元元正专注于弹射,突然被吼了一声,愣了几秒。
然后把手里的小车往地上一扔,指着啾啾说:你干嘛!我不和你玩了!
接着双手抱胸,非常生气地摔门而出。
边走边嘟囔:我最讨厌啾啾了!我以后都不和啾啾在一起了!
我追出去,蹲下来抱着他,说:元元现在超级生啾啾的气!
元元说:对!
我说:刚才阿姨看见啾啾叠的杯子倒了,啾啾吼了元元,元元被吓到了对不对?
元元:对!
我说:那叠杯子不是元元弄倒的,元元觉得很委屈!
元元:对!不是我弄的。
我说:啾啾误会了是元元弄的,元元也很委屈。
元元:(语气明显变得平和)对,啾啾以为是我弄的。
我说:嗯,阿姨知道了。
我说完这句话,元元脸上露出笑容,又回去找啾啾玩。
啾啾一开始不理元元。
我和啾啾说:杯子倒了,啾啾很激动,吼了元元,元元觉得很委屈。他刚才把这件事告诉我了,我转告你一下哦!
啾啾思考了几秒钟,主动跑去邀请元元和他一起叠杯子。
2
我在旁边看着两个娃,很欣慰的同时,又惊讶于积极倾听的作用。
元元如此强烈的情绪,几句同理的话就可以让他迅速平静。
因为他的感受被我看见了。
过去,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我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小气”,或者“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或者“你这样的话,人家以后都不和你玩啦”,又或者急着讲道理。
但我也发现,当我如此做时,当下的矛盾有时会被激化。
当学习了脑神经科学后,我了解到,当两个孩子都处在情绪激动状态时,杏仁核会代替大脑皮层,接管大脑。
此时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听不进去任何的“道理”。
这时我需要先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当孩子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我可以帮助他表达,并为他的情绪命名,比如委屈、难过、失望、沮丧等等。
当孩子情绪降温以后,我强忍着自己提建议的冲动,把问题还给孩子。
孩子们往往能找到比成年人更好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