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分享资源,共享收获

       人是最具备可研究性的生物之一,因为人身上有很多局限性和可能性,同时人还是拥有社会属性的生物。资源对于人来讲就是生存下去,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基础,站在人社会属性的角度,不同的人对待资源就有了不同的方式。

从生存中走过的人,大脑里有了很多进化后的固有模式,“占有”特性就十分明显。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人对于自己的了解就没有停止过,如何让自己从原始的占有欲望中一点点摆脱出来,与他人共享资源,共谋利益,是当今社会很流行的命题。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年的李宗盛用歌来诠释,一个人的成功无不是凝集了一群人的努力。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就是一群人的成功。

       1959年29岁的巴菲特和35岁的芒格在一次晚餐上相遇,由此成就了一个创造财富的奇迹。能说是一个人的成功吗?

        所以要想成功,就得好好掂量下自己。

我的能力、资源,我能为合伙人提供的帮助,以及我能为合伙人解决的问题。

        对自己能力和资源的了解,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不一定是最真实的。真正想要成功的人,对自己能力和资源的了解,其实就是对自己短板的剖析,要不然全是长板,还需要与人合作吗?

        剖析自己的难处不在于明白什么是自己不能,而在是在衡量后,与他人交换资源予以补足,这其中就是一个“舍”字,利他主义与利已主义会在此时博弈,为什么不是双赢呢。以已之长助他人之事,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双赢。

          在单位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客户资源不能共享,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都各自保留着自己的老客户,原因很简单嘛,完成任务的时候必须得靠这些客户。为了破解这些经营上的难题,应该说是人的问题,让我为难好久。柜员和大堂经理都怕完不成任务,将客户紧紧拽在手里在,而客户经理接触不到新客户,只能围着几个老客户转。在柜员和大堂经理手里的客户得不到专业维护,面临流失,客户经理没有新增客户,整个网点业绩都堪忧。在分析这种现状的成因后,我果断引入了客户推介机制和业绩分润机制,在员工将信将疑的眼光中,合作被引入了网点,结果是所有员工都笑了,网点新增业绩大幅增加,而每个人的压力都因为团队成员的互助得到合理的减轻,我们做到了多赢。

想成功,不单单是资源共享,还应该要有共同的目标,有效的沟通,更关键的是自己不断的进步。

      成功代表对自己的修炼,最终是向社会回馈,追求自我价值。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下来,所以我们仰视每一个站在成功丰碑上的人。

       修炼自己能力,让自己不断进步。

       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利他就是利已。

       资源共享,不是失去,而是意味着得到更多。

       学会沟通,善借他人智慧,以始为终方可成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