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杂志2019年第一期的封面上,是对2018年全年的一个盘点,十位女性成为2018年年度面孔。当然杂志还没有到手,只是我们2018年这一年的热闹中,看到了女性力量的成长。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女性的力量被看见,被尊重,这个国家和社会才是健康的,才是前途无量的。
我们看到,2018年,这一年真的很热闹,无论是在新媒体写作领域,还是在小视频领域,女性朋友的声音是那样的嘹亮,而在一些平台上,对女性力量崛起的讨论也是甚嚣尘上。当然,这样的现象也会引发很多人的不适感,尤其是秉持大男子主义的人,还好,这样的声音很快被淹没,被新的声音取代。
同样是女性,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关注着女性成长和女性书写。记得最早自己省钱买的一本书,就是毕淑敏老师的,大概是2003年前后,书中收录了《血玲珑》《红处方》和《拯救乳房》,当时对书的版本没有辨识力,至今回想起来,觉得那本书是彻底的盗版书,虽然装帧很漂亮,纸张也很好,但在偏僻的县城里的书店里,至今还卧着大量的盗版书。好在盗版书纸张盗版,内容没有改动,所以从那时候起,让我接触到女性书写这个话题,而毕淑敏老师因为是医生出身,更关注于女性的健康,身体和心理。
当然,彼时的我,年龄不足十八岁,对于一些沉重的话题,自然参悟不透其中的要义,只是去听去看去感悟关于女性的一些话题。
好在,我作为一个女娃儿,来自贫困的乡野,在爸妈的支持下,没有坠入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然后回家结婚生娃的乡野生活怪圈,而是咬牙沿着慢慢求学路,一路从乡村走向城镇,从城镇走向县城,从县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一直升学读到研究生毕业,成为当下的自己。虽然性格已经豪爽到像一个男生,但是骨子里的女性思维,让我去刻意的去关注女性成长的话题。
有人说,女性在当下这个社会里,生存环境过于恶劣。既要抱娃,又要养家。我个人觉得,人有一种天生的惰性,就像喊着“今天努力工作是为了以后不再工作”的人,看不到终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凡事一体两面,女性在承担更多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就是在更劳累的同时,拥有了更好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
如若我们退回到历史的后台,不用太远,我想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对比。我的奶奶,如若没有去世,2018年,将是82岁高龄。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她,遇见孙子辈的一代人时,尚不足50岁,但印刻在我脑海中的记忆是,她永远盘在后脑勺的发髻,以及灰白相见的头发,颤颤巍巍的小脚,一刻不停的为家人操持着,纯粹典型的乡村老太太形象,如果生命是一个整体,那么她是一个自我特征并不明晰的人,她的全部都是儿女的和家庭的,一日三餐外加田野劳动,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便是用热水泡她的被裹得已经变形了的小脚,我常常笑话她脚好丑,她却数次说出“你们身在福中,要惜福”的言语。
我想和奶奶那一代人相比,女性力量凸显的根本,是每一个独立的女性自我的复醒。女性不再是谁的依附,也不再是谁的累赘,依然可以左手抱着娃,右手拿着文件夹,与这世界所有的不公对抗。
当然,女性力量的成长,并不是与世界为敌,而是撕破原有不公的条条框框,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人,不是成为了谁,而是成为了自己。
很多人或许没有这个意识,女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当成人,而是被当成一个物件来使用。随着男人的好恶而被雕琢,就像赵飞燕的腰和潘妃的脚,都是迎合君王的需求而生,当然,是满足男性的欲望。千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
当一个社会走进了变革的胡同,里面便会充斥着种种不同的理念,种种理论的交锋,女人开始走出家庭的窠臼,开始走向职场这个平台,开始拥有了创造价值的机会,当生而为人的社会性逐渐在女性身上展现,我想,这才是女人生而为人才具有的完整性。
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到了媒体的前台,也许对她们个人而言,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呈现,但是把这个前台放在历史的舞台大背景下,她们所呈现的,是一个大时代变革中,一股新生力量的觉醒。有人说,这个时代是“阴盛阳衰”,太多女性通过新媒体发生,运用她们的语言和表演优势,打出一片天地。我个人持否定观点,我觉得任何时代都无所谓谁盛谁衰。阴阳虽然相克,但也相生,如果一个国家的女性足够强大,相信男性也不会差。
当越来越多女性的声音出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渐变好的世界,一个逐渐文化多元,声音多样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正是我们所希望和渴盼的,愿2019,更多精彩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