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六岁的女儿给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以前一直以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4个脚趾头,5个手指头,直到那次剪指甲,我才发现原来脚趾头也是有5个。
听完她的分享,我和大女儿顿时哈哈大笑,感觉挺不可思议的,这基础常识孩子居然不知道,可能小时候天天让数手指头,没让数脚趾头吧!
笑完之后,我也在反思:我们常常以为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东西,认为孩子肯定已经熟记到骨子里的,孩子不一定真的就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烂记于心。
所以了解孩子一直在路上。
就像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学生讲解习题时,我们认为不用讲的,也许恰好就是学生的知识短板,所以了解学生的学情,比讲再多的类似题型更重要。
讲题分三个层次:
第一种:步骤复述,单纯的讲一道题,给出作法;第二种:加入思路的解析,分析题目,找出方法;第三种:关注学生的认知,暴露学生的错误思维,看到题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理想状态下第三种层次更好,实际操作可能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但可以用来进行一对一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