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浅浅的微笑就像 乌梅子酱
我尝了你嘴角唇膏 薄荷味道
是甜甜的爱情 来的这么确定
因为你每个害羞的反应……”
粗略算来就这未结束的三月,这首席卷全网的“爆款”歌曲的完整版或片段我已经听过不下十余遍了,节奏洗脑,歌词简单,听了几遍后,便能够在听歌时跟着哼唱,也偶尔会在闲暇之余心血来潮地冒上两句。
起初,我有些好奇,这个乌梅子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跟“甜甜的微笑”到底相似在何处呢?幸而这个时代网络发达,稍一搜索便能知道个大概。首先,《乌梅子酱》这首歌的是李荣浩在吃广式烧鹅蘸梅子酱时,根据酸酸甜甜的感觉写出来的,而后在其写歌词时,为了更押韵和更好的文艺感,才将其改为了乌梅子酱。
那么,到底什么又是乌梅子酱呢?查了一下,其实乌梅子酱就是一种果酱,以乌梅为主料,辅以山楂、桑葚、甘草等食材原料熬制而成,口感酸酸甜甜的,很开胃,吃法也很多样。
而事实上,其实根本不存在乌梅这种水果,真正的乌梅,是一种蜜饯,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果实,也就是我们说的青梅熏制而成,通体发黑。乌梅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泡制当酸梅汤。
对这首歌,乐评人丁太升评价其是“浓浓的乡土风掺杂着短视频平台火爆的元素扑面而来!”、“俗不可耐”。说得倒也没什么瑕疵,只是觉得丁老师实没必要站在技艺的高处指摘一件凡物平平无奇,这并不高明,也不见得能得到普遍认同。正如夏丏尊先生有次拜访弘一大师时,那段著名的对话,“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两者并无冲突。所以“俗不可耐”也并不代表着“不堪入耳”,雅俗共赏嘛!
而且“乡土”代表着都市人的精神向往,那是高楼水泥不能带给我们的安谧;而“短视频”是信息时代的潮流标识,一种新生的文化载体;“通俗”更是这个“速食时代”的价值取向,简单易得更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与”大众化”。那么这样一首聚集时代元素的歌曲能火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也确实无需挂以“艺术品质断崖式下滑”这般沉重悲恸的论调。
正如文汇报的一段评述:确实,一首温暖小情歌能够掀起如此大的讨论,或许恰恰就印证了,“算法”或许可以“钦点”爆款,但绝没那么容易垄断所有人的音乐审美。
听歌嘛,大多数人不就图个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