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复习--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揭示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保守空间亚型与细胞邻域结构

作者,Evil Genius

最近其实接触了很多公司的分析人员,有一些人可能正在经历人生低谷,可是越是人生低谷,越要坚持。

其实我是不相信,自己有工作有存款的时候去买盗版,来到人生低谷的时候非要追求正版的。

今天我们复习文献,非常重要

知识积累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群,对塑造肿瘤微环境(TME)和影响治疗反应具有关键作用。
整合分析来自7种空间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平台、10种癌症类型的超1400万个细胞,鉴定、验证并表征了四种具有空间特异性的CAF亚型。这些亚型在不同癌种间具有保守性,且不受空间组学平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展现出独特的空间分布模式、邻近细胞组成、互作网络和转录特征。其丰度与组成在不同组织间存在差异,进而塑造了TME特征——包括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水平、分布与状态组成,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患者生存预后。
运用的技术平台

结果1、四种空间CAF亚型的鉴定

经批次校正后,无监督聚类在CosMx和MERSCOPE数据集中分别鉴定出100,272个和469,249个CAFs,同时识别出B细胞、T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其他TME细胞。
计算了每个CAF周围80μm半径范围内的细胞组成(即"邻域向量"),通过非负矩阵分解(NMF)进行空间模式提取,最终鉴定出四种空间特征迥异的CAF亚型:s1-CAFs、s2-CAFs、s3-CAFs和s4-CAFs(依据微环境划分细胞亚群)。各CAF亚型展现出独特的空间分布模式、邻近细胞组成及互作网络。

结果2、空间CAF亚型的转录组特征及其邻域细胞互作分析

对空间CAF亚型的转录状态进行了系统表征
  • s1-CAFs 高表达与ECM重塑相关的经典胶原基因(COL1A1、COL3A1和COL4A1),以及平滑肌收缩相关基因(ACTA2、TPM2、MYH11、TAGLN和MYL9)。该亚型还表现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和MMP14)与细胞因子(TGFB1和CXCL8)的高表达,符合myCAFs的特征。
  • s2-CAFs 虽表达胶原基因但ACTA2、TPM2、TGFB1、CXCL8和MMPs水平较低,同时显著高表达炎症因子LIF和IL6,这些因子是TME中炎症与免疫抑制的关键介质。尽管FAP仅存在于MERSCOPE检测panel中,s2-CAFs显示出与既往报道的FAP+αSMA+ CAFs相似的特征。
  • s3-CAFs 呈现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和PDGFRB)、MMP2、MT1X、应激反应基因(HSPA1A和HSPA1B)、CXCL14及补体成分(CFD、C1QA和C1QC)的高表达,同时保留COL4A1、TPM2和抗原呈递基因(CD74、TAP2、HLA II类分子)。虽然部分特征与iCAFs(如CXCL14和CFD)及apCAFs(如抗原呈递基因)重叠,但其独特的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应激反应特征使其区别于经典亚型。
  • s4-CAFs 的STAT3、趋化因子(CXCL9、CCL2、CCL19和CCL21)及抗原呈递基因表达最为显著(图1D-1F)。尽管在趋化因子表达上与iCAFs有相似性,但因兼具抗原呈递基因和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特征,更接近apCAFs表型。
通过配体-受体互作分析各空间CAF亚型的细胞通讯网络,观察到独特的互作模式
  • s1-CAFs 主要与癌细胞通过ECM成分(I/IV/VI/IX型胶原和纤连蛋白FN1)互作,癌细胞则表达整合素受体(α1β1、α2β1和αvβ6)。此外,s1-CAFs通过THBS1-CD47(免疫逃逸)、TGFB1-TGFBR1(促肿瘤转移)及FGF2-FGFR1(促血管生成)等通路与癌细胞相互作用。
  • s2-CAFs主要与基质中的内皮细胞和T细胞通讯,通过ECM成分-整合素(ITGA9/ITGB1)与内皮细胞互作,并通过CD55-ADGRE5(CD97)调控T细胞迁移与应答。
  • s3-CAFs与髓系细胞的特异性互作尤为突出:与巨噬细胞通过RARRES2-CMKLR1(迁移调控)、GAS6-MERTK(免疫抑制表型诱导)、DLL1-NOTCH3(极化调控)及LGALS9-MRC2(免疫逃逸)等通路互作;与中性粒细胞通过CXCL12-CXCR4(浸润促进)、ANXA1-FPR1(功能调控)及APP-CD74(免疫应答调节)等机制相互作用。
  • s4-CAFs 在淋巴聚集区(LAs/TLSs)中与B/T/浆细胞频繁互作:通过CCL19/CCL21-CCR7招募淋巴细胞,参与TLS形成;经VCAN-SELL调控T细胞迁移,通过AXL-IL15RA影响T细胞增殖;与B细胞通过JAG1-NOTCH2和LGALS9-CD47互作支持其分化;与浆细胞通过胶原-CD44(黏附调控)及JAG1-NOTCH3(分化调控)维持浆细胞微环境。

结果3、CAF邻域内的免疫细胞状态与空间分布模式

进一步分析了CosMx数据集中不同CAF邻域内主要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的状态与组成特征。
不同CAF邻域的T细胞组成差异显著
  • s1-CAF邻域:Treg(CD4+)、Teff(CD8+)和Tex(CD8+)比例分别比其他区域高2.1倍、1.5倍和1.6倍。该区域T细胞高表达Treg相关受体TNFRSF18(GITR),且CD8+ Teff细胞显著表达细胞毒性基因(GNLY和PRF1)。
  • s2/s3-CAF邻域:Tstr细胞比例分别增加2.1倍和2.9倍,其中s3-CAF邻域占比最高。
  • s4-CAF邻域:Tn细胞与Tfh(CD4+)比例最高,其特征性标志物CCR7和CXCR5表达显著;同时CCR7+SELL+共表达的Tcm(CD4+)细胞也明显富集。
巨噬细胞的表达谱在不同CAF邻域中同样呈现差异:
  • s1-CAF邻域:巨噬细胞高表达IL15RA和IL32
  • s3-CAF邻域:显著上调CCR1、CCL18、CCL3L3、CCL3等趋化因子),以及CD163、CD209、ARG1等M2型标志物。其中CCL18(促M2极化)与肿瘤进展相关,CCR1促进巨噬细胞迁移,CCL3/CCL3L3参与免疫细胞招募。
B细胞与浆细胞的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显著异质性:
  • B细胞:主要富集于s4-CAF邻域,与s4-CAFs互作强度最高
  • 浆细胞:存在于所有CAF邻域,且是距离CAFs最近的细胞类型(仅次于内皮细胞)。其空间分布特征包括:
  • s1-CAF邻域:CAFs形成致密"屏障"阻隔浆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
  • s2-CAF邻域:浆细胞与CAFs在基质微环境中紧密共定位
  • s4-CAF邻域:浆细胞与CAFs共定位于TLSs外层,可能介导浆细胞向肿瘤组织的迁移
这些发现揭示了CAFs通过空间特异性方式调控免疫细胞分布与功能的多样性机制。

结果4、CAFs在多种癌症中的保守空间亚型与细胞邻域结构

通过多平台独立数据集验证这四种空间CAF亚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的其他癌种中的普适性。
MERSCOPE数据集中四种CAF亚型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CosMx数据集高度一致。
为验证该方法在spot级空间转录组(ST)数据中的适用性,分析了LUAD和胰腺癌(PDAC)的Visium数据。通过RCTD细胞类型反卷积和邻域向量聚类,在LUAD样本中成功识别出四种CAF亚型,其空间分布模式与原位特征吻合。使用iStar算法基于预设基因集进行区域推断的结果与病理医师标注高度一致,共定位分析显示:与癌细胞共区域的CAFs对应s1-CAFs,与巨噬细胞共区域的对应s3-CAFs,位于淋巴聚集区的则对应s4-CAFs。PDAC样本中主要重现了s1/s3-CAFs的分布特征。

结果5、空间多组学数据揭示CAF亚型对T细胞浸润与分布的调控作用

为探究空间CAF亚型对肿瘤微环境(TME)的调控作用,我们根据肿瘤细胞分布将组织切片划分为三个区域:
  • 肿瘤核心区:完全或主要由肿瘤细胞组成的区域
  • 肿瘤边缘区:距离肿瘤核心100μm范围内的过渡带
  • 远端基质区:距肿瘤核心100μm以上且无肿瘤细胞的区域
通过计算各区域CAF亚型占比与T细胞浸润水平,发现:
  • s1-CAFs高占比样本:肿瘤核心与边缘区T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而远端基质区T细胞相对富集
  • s3-CAFs:与多种T细胞状态(尤其是远端区)呈强正相关,但在肿瘤核心区呈微弱负相关
  • s4-CAFs:在肿瘤边缘/核心区与免疫细胞(特别是T/B细胞)浸润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对CosMx和MERSCOPE数据集的24个样本进行免疫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 s1-CAFs:与大多数T细胞状态(包括初始样、效应及耗竭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在肿瘤核心/边缘区呈显著负相关。
  • s3-CAFs:在远端区与髓系细胞及应激反应T细胞(Tstr)高度正相关,在肿瘤核心区与CD8+ Tex细胞负相关。
  • s4-CAFs:在肿瘤边缘区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中央记忆T细胞(Tcm)正相关;在核心区与浆细胞浸润显著相关。
这些发现提示CAF空间亚型通过区域特异性方式调控免疫细胞分布:s1-CAFs可能限制免疫细胞向肿瘤实质的浸润,s3-CAFs在远端基质促进免疫细胞聚集,而s4-CAFs则支持肿瘤内免疫微环境形成。

结果6、基于Xenium 5K平台的空间CAF亚型验证及其对T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

采用Xenium Prime 5K Panel(10x Genomics)进行跨平台验证。
通过NMF聚类仍成功鉴定出四种空间CAF亚型。其表达谱与邻域细胞组成与CosMx/MERSCOPE数据集定义的特征一致,证实了空间邻域分析方法的鲁棒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同Panel基因覆盖度各异,但均包含识别主要细胞类型的必需标记,支持通过CAF邻域组成定量和NMF聚类来解析空间组织模式。
利用Xenium 5K增强的癌症相关基因覆盖度,进一步探究了癌细胞状态、CAF亚型-癌细胞互作及其对T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无监督聚类在卵巢癌样本(Ovarian xe1)中鉴定出三种具有空间分布异质性的癌细胞状态:
  • 状态1:高表达免疫逃逸相关基因(CD47、CD44、CCL28、NT5E),与s1-CAFs共定位且T细胞浸润低
  • 状态2:高增殖(TERT/ALK)和应激反应(SESN3)特征,T细胞浸润最高
  • 状态3:促血管生成(S1PR3)和血管完整性(TMEM100)特征,因肿瘤高度聚集导致s1-CAFs和T细胞减少
在s1-CAFs邻近区域,状态1癌细胞富集度达61.4%(vs 远端区15.4%)。跨癌种分析发现,s1-CAFs邻近区域存在55个共同上调基因(如CD47、PDCD1LG2、CXCL12),其中7个基因(如IFITM1)在全部4个样本中一致上调。这些基因中CD47(免疫检查点配体)、PDCD1LG2(PD-L2)和CXCL12均为已知的免疫排斥介质。在基因覆盖度最高的Ovarian xe1样本中,细胞通讯分析显示s1-CAFs与癌细胞通过THBS1-CD47(通讯概率最高)和CXCL12-CXCR4等通路互作,揭示了CAF-癌细胞空间互作促进免疫逃逸的潜在机制。

结果7、基于COMET技术的空间CAF亚型及组织结构模式验证

COMET检测结果在LUAD和PDAC中均验证了四种空间CAF亚型及其邻域细胞组织模式的存在。研究发现s1-CAFs与s2-CAFs、s1-CAFs与s4-CAFs等亚型存在空间毗邻现象,揭示了CAF亚型间复杂的空间关系。
COMET技术揭示了各CAF亚型独特的形态学特征:
  • s1-CAFs:定位于肿瘤区域,沿肿瘤边界呈"袖套样"分布,提示其可能调控肿瘤-基质界面互作
  • s2-CAFs:呈现高FAP表达的致密形态,深部基质分布,常与巨噬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交织,可能参与基质重塑与免疫调节
  • s3-CAFs:以稀疏分散形式富集于髓系细胞微环境,高表达PDGFRB,暗示与髓系细胞的广泛互作
  • s4-CAFs:与B/T细胞cluster及TLSs等免疫结构网络状交织,可能协调局部免疫应答
这些发现凸显了CAFs在空间组织上的异质性——不同亚型通过独特的分布模式与形态特征,在肿瘤生物学和免疫调控中发挥差异化功能。

结果8、基于CODEX与IMC技术的空间CAF亚型验证及临床关联性分析

为探究空间CAF亚型的临床意义,分析了CODEX和IMC两个公共数据集。
CODEX数据集包含35例结直肠癌(CRC)患者的70个组织芯片(TMA)样本,采用56-plex抗体panel检测。分析验证了四种空间CAF亚型的存在及其邻域细胞组织模式和表达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克罗恩样反应"组(CLR,肿瘤浸润前沿存在新生TLSs)与"弥漫炎症浸润"组(DII,无TLSs)显示:
  • s4-CAFs:CLR组比例显著高于DII组(9% vs 2%,p=0.064),与TLSs的空间定位一致
  • s1-CAFs:CLR组比例低于DII组(26% vs 41%)
生存分析表明,高s1-CAFs水平与较短生存期相关(p=0.091),而高s4-CAFs水平显著延长生存。s1-CAFs低/s4-CAFs高的患者预后最佳(vs其他患者p=0.0097;vs双低组p=0.0019),提示CAF空间亚型可作为预后标志物。
在包含1,070例NSCLC患者的IMC数据集中(618例LUAD,401例LUSC),通过2,070个TMA核心的45种金属标记抗体检测,NMF聚类再次验证了四种CAF亚型。该研究原定义的11种分子CAF亚型与原先分析的空间亚型存在显著重叠:
  • s1-CAFs:与mCAFs(MMP11+αSMA+胶原+)和SMA CAFs高度重合,符合myCAF特征
  • s2-CAFs:包含PDPN CAFs、胶原CAFs及缺氧型tCAFs,提示ECM重塑功能
  • s3-CAFs:与iCAFs(CD34+CD248+)和缺氧CAFs一致,反映炎症/缺氧特性
  • s4-CAFs:覆盖dCAFs(Ki-67+)、infCAFs(IDO+)和vCAFs(CD146+),其高HLA-DR表达暗示抗原呈递功能
进一步分析显示:
  • 亚型分布差异:LUAD与LUSC的CAF亚型组成不同,各亚型邻域内T细胞状态异质性显著
  • 临床分期关联:CAF亚型丰度随病理分期变化
  • 生存预后价值:s3-CAFs(尤其LUSC)和s4-CAFs(整体NSCLC)与更长生存期显著相关;根据CAF亚型组成将患者分为四组,G1(s1-CAFs主导)预后最差,G4(s4-CAFs富集)最佳,G2-G3居中且癌型特异性明显
这些发现证实空间CAF亚型的组成特征可作为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总结一下

预后价值提示:
  • s1-CAFs主导型患者预后最差
  • s4-CAFs富集型患者生存最佳
空间组学与转录组定义的CAF亚型存在显著重叠,但二者关系仍需全转录组测序进一步验证。CAFs通过复杂互作网络塑造免疫微环境:
  • s1-CAFs:通过THBS1-CD47等互作促进免疫逃逸
  • s3-CAFs:经GAS6-MERTK等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免疫抑制表型
  • s4-CAFs:通过JAG1-NOTCH维持B细胞分化微环境
这些发现强调:
  • 空间关系的重要性:细胞互作具有精确的空间调控特征
  • 治疗策略启示:靶向CAF亚型特异性互作网络(如阻断s1-CAFs的THBS1-CD47轴)

最后来看看一些关键的方法

高精度空转分析
Visium数据分析

空间CAFs亚型的识别
细胞通讯
空间距离分析

生活很好,有你更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