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两个

“有者,为无所生;无者,为有所成。而言‘有’者,欲其有所观于窍,其《中庸》‘致曲’之义也;言‘无’者,欲其观于妙。“

“中者妙之体,和者窍之用;中为无,和为有;由和返中,即由观窍以至观妙也。“

上面两句话是整个庄子序中觉得最为玄妙的两句。有与无,窍和妙,便如太极的黑和白,硬币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成套的体系,不能分裂开,整体看才可以名道。而正反两个面几乎可以映照于世间一切,所有的形容词都有反义词。一件事总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解读,所以我们也常说,凡事的解决方法至少有2个以上。可是当我们真的遇到事了,却很容易钻牛角尖,想想,或许是我们的眼界太窄,看不到另外的方面。

中=无=妙,和=有=窍。中庸大学总是用很多不同的字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却又是从不同的方面,我们从一方面了解了,在另一方面却又不会运用了。而中庸大学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方方面面,并发现其中的联系,这是思维扩展训练啊~

中是我们本来的心性,看不到说不出,好像不存在,就是妙了。而和是落地的,是关系性的,你要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事于事之间的关系,是实实在在每时每刻发生的,就是有,是我们的方法,即为窍。我们通过窍去观妙,通过实修去观道。实修的过程就是“致曲“。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过对一件件事情的格物致知才能一点点的窥到道的一点点奥妙,而当我们从一点点开始明白的时候,相信有一天,会豁然开朗,于是看所有人事都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希望可以在每天的实修中得到每日的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不见就不爱了 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如果不爱就不恨了 那我就不会再伤心了 如果不恨就不痛了 结局才会是完美的啊 问...
    安筱沫阅读 114评论 0 2
  • 只因相信有来生,还能依然茂盛可依。所以,拔节、攀援,仿若为了能同呼吸,共命运。明年此时,根相同,叶似否?
    随相影如阅读 1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