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意识的随机应变比有意识的所作所为更能体现真实的人性。
2.往往你所看到的人性与人物本身是不一样的,很可能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之前自己看书的时候,我只看到了薛宝钗的玲珑剔透,处事圆滑,喜怒不形于色等“优点”。但听李庆丰老师的评书后,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
3.林黛玉虽多愁善感,但真真生的一副善良纯净的好心肠。无奈世间人根本看不透,只看到她的各种缺点。原因可能在于,黛玉太容易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无论是开心、悲伤,抑或感激、生气等,但旁人一般只能记住一个人的负面情绪,由此而衍生出该人一系列的缺点。反观薛宝钗,时时刻刻隐藏着自己的情绪,在外人面前完全不出现任何负面情绪与言语(与其利益相悖之人不在其列),所说之言全是好话,几近奉承之态,尤其当对方是与其利益紧密相关时。如给贾府中人送礼、生日宴上全点贾母爱听的戏曲,并借戏子贬损黛玉。总的来说,薛宝钗为了成为宝玉的媳妇,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打压黛玉,用尽机会贬损黛玉,损害她的名声与性格,以达到“人人都喜欢她薛宝钗的性格与作为,而讨厌黛玉的性格与作为”的目的。如薛宝钗自己偷听墙角,却嫁祸给黛玉;故意在所有人面前暗示嘲讽黛玉地位低贱配上上宝玉。而可悲的是最终薛宝钗也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到最后全府上下都欺瞒宝玉,让宝玉以为和自己拜堂成亲的是黛玉,但实际上却把黛玉换成了薛宝钗,活生生的拆散了心灵和灵魂早已结合在一起的一对佳偶。宝玉和黛玉两人都是至善之人,尽管有时他们的情绪表现、语言风格或行事作风不受人待见,但他们都从未有过害人之心,无论是对谁。而宝玉之所以不喜欢薛宝钗的原因也在于此:薛宝钗处事的确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深受大家喜爱,但她会给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她的好都是有私心的—想得到大家的支持,以便使自己借给宝玉。
宝玉和黛玉两人并不完美,但对任何人对存有善意,因此他们不在乎各自之间的其它缺点,因为心中对善的理解、追求与执行早已刻入骨血,这或许能算是两颗心遇到了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怎能无爱,怎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