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早已成为了一种时代病,科研机构的数据表明,1980年,有2%—4%的人患过焦虑障碍;1994年,这一比例达15%;而到2005年,上升为28.8%,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
湖北鄂州的一位90后司机,曾因在公路上强行加塞而冲上热搜。当他被交警拦下后嚎啕大哭,对着交警大吐苦水——房贷每月六千多,车贷每月三千多,衣服穿了五年都舍不得换,吃饭要蹭公司的,开车很小心,生怕违章罚款,结婚早已是天方夜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不堪,那一刻,他就好像泄阀的水龙头,用大哭来宣泄着压抑的情绪。
每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压力,当我们无法排解由此所产生的坏情绪时,就会变得混乱不已。谁不想拥有好心情?可到底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放下情绪的习惯练习”,让你过往不究,未来不惧,当下不杂。
将“情绪影响”化为动力
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会被影响,是因为无法忘记不愉快的回忆和造成压力的烦恼。虽然我们在上一节内容中提到过,“铭记过去”是人类为了生存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但不代表它就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
你可能会因为公司领导不器重自己,所以才不去拼搏;你可能会因为父母经常批评自己,所以才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好;你可能会因为朋友不喜欢自己,所以才懒得尊重他们。实际上,这些想法都属于原因论,你把自己的行为都归结到了别人对自己做过什么。
而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诱因ABC理论,其中A代表诱发性事件,既包含突发的重大灾害、公共危机,也包括日常的烦心事;B指的是人们对诱发事件的思考方式;C是人们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研究表明,A不会导致C,B才会导致C。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思考方式,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大不一样。
因此,作者指出,想要不被情绪影响,就要学会分离过去和现在。你要清楚,尽管现在的局面是过去的决定造成的,但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整天活在自责中,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上”,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别等未来再去后悔现在的所作所为。
热播剧《三十而已》的男主角之一陈屿就是典型的将自己束缚在过去的人,当年,父亲抛下了母亲和两个儿子,母亲便把对父亲的埋怨转移到陈屿身上,让他负责照顾弟弟,还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他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所以也害怕成为一名父亲,担心无法给孩子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于是,陈屿在和钟晓芹结婚后,约定好了一个月一次性生活,婚内5年不要孩子。谁知钟晓芹意外怀孕,并希望生下这个孩子,陈屿坚决不同意,称彼此还不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
可事实上,在外人看来,夫妻二人衣食无忧,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有房有车,就差一个孩子了。而陈屿的借口“不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纯粹是被过去的经历所影响,是一直萦绕内心的情绪在作祟。
其实,情绪影响是可以改变未来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无法改变,而是因为不去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所以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当个正面积极的人。也许你会说,这个目标也太像喊口号了,听上去一点儿用都没有。可我要告诉你,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复某个具体行动,你就会养成习惯,看到它的意义所在。
比如你尝试摒弃逃避,勇敢面对,采取“一天跟自己说一次”的具体行动,慢慢地就会发现不愉快的事对你的干扰越来越小。
要学会用建设性行动去改善过去的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养成无惧压力的习惯,久而久之,你在处理压力的问题上就会表现得大不一样。
化“愤怒”为感谢
在《武林外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作为女主角的郭芙蓉用它来缓解自己瞬间爆发的愤怒,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仔细想想,当我们发火时先做个深呼吸平复下心情,等心情平定后再回头去看之前令你愤怒的那件事,是不是就觉得好像没什么可生气的了?
据说,人在愤怒时的智商和女人恋爱时的智商不相上下,几乎为零,而不同的是,愤怒的杀伤力却接近100%。当你愤怒到失去理智,说出的话肯定是没经过大脑思考的,必然伤人又伤己,这时控制住怒火就是首要任务。
作者提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化“愤怒”为感谢,你的怒火就会神奇的消失。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作者的朋友D不愿意继承衣钵,想去戏剧圈闯荡,却因父亲病重不得不放弃爱好继承家业,因此他心中充满了愤恨。可当他被迫参加“感谢的心”员工训练后,立刻领悟到自己没资格这样任性,而且一直闷闷不乐对自己和家族都没有任何好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改变,从此以后对自己以外的人或事都心怀感谢,没想到对父亲的感谢之心也油然而生,化解了多年来的怨恨。
由此可见,想要习得好心情,就要学会转化愤怒,你才能够跟自己和解。当你陷入某种坏情绪而无法自拔时,不防试试这个“转化”的方法。把“感谢”挂在嘴边,养成习惯,即使坏情绪来了,也能够快速平静下来,用心去感谢一切。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若爱,哪里都可爱;你若恨,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只有内心变了,你才能获得快乐,真正拥有好心情。
“假设式思考”是陷入后悔和迷茫的原因
“如果当时那样做的话……”“如果当时选的另一个的话……”这像不像你总在对自己说的话?当人们因不愉快的回忆和罪恶感不开心时,往往会在脑海里迸发出诸多假设,作者称之为“假设式思考”。
大家总是认为,那些没有被自己选到的选项,才是正确的,真是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人的一生很漫长,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一个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做出有利于自己将来的选择。可已经做了选择,就不要去后悔,比起事后后悔,不做才更后悔不是吗?
既然“假设式思考”是陷入后悔和迷茫的原因,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告别这种狭隘的思考方式。林语堂有句名言“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去吹吹风吧,感冒也没有关系”。与其让“假设式思考”来扰乱自己的情绪,不如先暂停下来,换另一种行为,比如继续努力去做,或许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后悔的事,可能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开,既然如此,那就报着下次会更好的信念,积极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吧!
好啦,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了解了三种“放下情绪”的方法,分别是将“情绪影响”化为动力、化“愤怒”为感谢,以及告别“假设式思考”。卢梭曾在《瓦尔登湖》中说到:那些千谋百虑的人,脑子里乱糟糟,就像母鸡带了一百只小鸡,全都在追逐一只小虫,其中有二十来只小鸡便在晨露中跑失——结果弄得羽毛又脏又乱,情绪无限内耗总是让人得不偿失。而合理控制情绪,是作为成年人的基本技能,也是我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必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