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嘉薇
见字如面,展信颜。这几个字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彰显着一种考究与尊重,传达着温暖与美好的希冀。我的第一个客户在回复我消息时的前缀总是:“李律师如见:”每次看到她的消息总会有淡淡的喜悦与惺惺相惜感,很开心我能有此忘年交。你好呀;嗨,最近好吗?好久不见。好喜欢这样的字眼。
转眼竟然两年没写简书了。这2年有多少事如影像般在眼前略过。因着前两天是余倩30岁的生日,而我们刚好差一个月,她要她身边亲近的人给她写封信来作为她30岁的生日礼物,她说我也给你写封信吧,然后还给我看了她27岁时写给三年后的自己的话,当时的心愿和期许大都实现了,为她开心。我也来翻自己的简书,看到那些话,只有一个感觉,现在的我和两年前更新简书的自己已然判若两人。
还有不足一个月就30岁了,亲爱的嘉薇,你紧张吗?我之前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只有在生日前后那两天会焦虑年龄,过完生日我就会完全忘记年龄这回事,然后继续“折腾”、“不安分”、一腔孤勇地走自己的路,去做一些外人看来“不着调”的决定。但其实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感的来源在不断变化着,给自己安全感这件事情,越来越需要能量,而岁月却又在悄然给你些暗示:鱼尾纹、皱纹,体力。因此,我其实偶尔会怀疑自己的折腾是否过于“天真无邪”、不计后果,我不如变现得那般坚定和大无畏。特别是最近几天,从上海匆忙来到北京,我的生活有些许地混乱?动荡?失控?原本兴致勃勃地要来听纯英文的商事仲裁课,却又在面对课堂时怯懦,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会成为害怕被老师提问的学生,仅仅因为语言,而非专业。课程只在周末,而面对周一到周五打乱节奏的生活,我又无法安心。我已经跟自己说了无数遍,珍惜现在不忙的时间,去问问看自己的内心,去做点真正想要和喜欢的事情,但还是会焦虑案源和下一个案子,下一次收入在哪里。对已经接受的委托,同样会为能不能为当事人解决问题而烦忧。
记录一下在人大的感受吧。我一直对于身边人某些985 211的论调是不屑的,一是因为真的没在某些人身上看到985应有的专业敬业精神,二是没看到一个青年的担当和民族的希望,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且躺在高考/考研的光辉上不思进取。因此,我一直对他们有偏见。且我的确狂妄自大,从不认为学历可以定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站在同样的维度上,只要我努力,会比谁差。但在人大,我真的心悦诚服。洗尽铅华,静水流深,光而不耀,那种知识沉淀带来的从容、沉静内敛是任何粉黛与装饰比不了的。走在校园里看到的硕博(因为有一定年龄感了,猜测是硕博),眼里有智慧,胸中有城府,人群中挡不住的气质,真的很远远就能被吸引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在隔壁自习室看到一男生,很像xf(我不知道当我下次打开简书的时候,我还知不知道我在写谁,浅浅记录一下吧,但我希望他能一直留在我的生活里),戴着耳机,不是帅,是给人一种专注、沉稳的感觉,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摇头晃脑,哈哈哈,完全没有焦虑迷惘感,自如且沉醉,让人好生羡慕。那一瞬间,我意识到了我与xf的差距和差异,虽然我一直倡导感情是两个平等的灵魂在对话,不因学历、背景而生出各种权衡与比较,但我突然在想,我真的懂他吗?真的理解他的追求和压力吗,真的能读懂他灵魂深处,真的能成为他的好队友吗。这是其一。
其二,我第一次产生自卑怯懦感,我竟然不敢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如地存在。我连拍照都觉得流于表面,照片记录不了人大带给我的冲击,大学之大在明明德...人大的精神与内核,也不是建筑、校园景色可以代表的。我生怕自己花拳绣腿的行为亵渎了这知识的殿堂的圣洁。
其三,我心底里某个一直在蠢蠢欲动的念头(这个念头希望明年我打开简书的时候已经实现了)又开始叫嚣。理想与现实,好奇心与专业选择又开始打架。
北京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毕竟皇城根脚下,与上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气质。这是一个处处彰显着红色文化,与政治导向的城市,首都毕竟有其功能性在。也能在书店看到,与新闻紧密相关的事项就发生在日常。上海的书城是年轻人的精神露营地,但北京的书城里(也许跟工作日有关)有很多退休老人找一个角落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了。还有,我一直希望用时间轴/思维导图来学习历史,以及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与世界/中国时间段对得上,但这个轴线比较长,我自己制作不了,昨天终于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了《中国历史长河图》,可以打开折叠的那种,这下我的历史有救了,以后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也不会“串门”了。当然,在跟随两位阿姨去寻找多尔衮旧居的路上,也是能碰到对我党各种不满的北京大爷。京味很浓的北京阿姨身上是包容接纳的气质,会比较照顾晚辈,与挑剔了一辈子的上海阿姨大有不同,哈哈哈。因为首都是属于全国人民的,上海就是上海人的,他们不肯共享,而北京得“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哈哈哈。
明天要去故宫喽,下午回来专心“写作业”。祈祷陈律谈的案子能有合作达成的结果。也希望接下来的时间我能从容、坦然地迎接我的30岁。这场30岁北京之行,当给自己的洗礼吧,珍惜机会play hard,study hard,work hard.
《公司法注释与实务指南》读完,写一篇关于公司章程和发起人协议的文章,这是给自己的30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