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饿不饿,饿了我给你打个滚

让你打滚的驴打滚

嘴唇沾上薄薄的黄豆面,嘴里软糯滑嫩,还能感到糯米的颗粒感,再咬一口,里面的红豆沙被糯米挤压,触碰舌尖,触碰味蕾,触碰嘴里的每一个鲜活的细胞,不是那种甜的腻人,也不是寡淡无味,微微的香甜让人心里开花,回味起来还是仍旧香甜。

我第二次吃到驴打滚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驴打滚始于河北承德,后来在老北京发展,而驴打滚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大概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一个叫小驴儿的公公不小心闯了祸,把御厨给慈禧做的糯米包红豆沙不小心撞到了装黄豆面的盆子里,没想到慈禧尝过之后,感觉不错,问叫什么名儿,随口来道驴打滚。

第二种说法则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以前还真没尝过地道的驴打滚,当看到有一本杂志上面有介绍的驴打滚,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想打一个滚,胃也在打滚儿,馋的不得了,上了大学之后,一次逛街,看到了想念已久的驴打滚,立马买了几个来吃,第一个吃的很快,有可能是饿了的缘故,感觉压根儿没尝出啥味道来,第二个倒是细细品味了一番,吃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要飘起来,可以在空中打个滚了。

后来去北京又吃了一次老北京的驴打滚,可能是地域差异,和我第一次吃到的感觉区别很大,老北京的驴打滚是用糯米粉做的,里面的豆沙馅儿是顺着皮儿包住的,就像寿司那样卷起来的。

但我更偏爱前几次吃到的驴打滚。皮儿是用糯米蒸熟,打出来的,里面还有些许颗粒,在嘴里还能感受到糯米的颗粒感,但又很嫩滑,舌尖稍一用力,便能给那些还保持颗粒的糯米一次彻底的全身SPA,然后酥化。

还有,那馅儿是一整团的,咬下去,满满的豆沙或者枣泥,带着自有的味道,与糯米的香甜混合碰撞,会让你觉得未来几天吃其他甜的东西要么会觉得过为寡淡,要么是过为腻人,美妙的产生就在食物触碰味蕾的那一刻。

不过,后来我才知道,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食物也会是不一样的,我所吃的驴打滚,更像打糕,但我就是喜欢那种软绵之中带着若有若无的颗粒感,以及大团能让人吃过瘾,但又不腻的豆沙。

忽然觉得好饿,驴打滚又让我想打滚了,无论什么时候,打个滚便可十分尽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食——中国名菜集锦》目录上一篇:春宴楼饭庄 【知·食】的目的,是将准确的、真实的、纯粹的饮食内容推给真正喜爱...
    裸食阅读 3,039评论 11 11
  • 抽到这张宝剑国王,不像以前那么讨厌了 读牌1:很坚定的宝剑国王,在为未来思考打算,拿着宝剑准备践行,就是宝剑有点歪...
    回老家养猫阅读 530评论 0 1
  • 灵诀室第三层并没有牧尘想象之中的那般豪华,反而显得格外的简朴,那只是一间相当普通的阁楼,只不过那纤尘不染的地面,还...
    混沌天书阅读 223评论 0 0
  • 最近试着让生活慢下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一点点小变化,就像推开一扇窗,风会进来,光会照亮,同时也感受到了那种...
    sofia豆子阅读 474评论 4 2
  • 有天我们去小区托管中心找朋友,还没走到呢,就看见铭铭站在门口,探出脑袋,兴奋地大喊:“你们怎么来啦?” “我们来找...
    杨一同学阅读 38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