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对自己的满意度(0-10):
满意度7.5分。临在倾听做的不够,导致沟通效果不理想。陷入模式里,内在感受到纠缠的消耗。
2)本周的生活感悟和共修收获
尊重独立的个体,觉察自己的纠缠与期待。
感受到分别心,无形中给他人造成伤害。
3)关键时刻的觉察:
儿子返校事件觉察:儿子开学了,定好4号回法国。一切都如我计划中的安排好了行程和YQ防护工作。结果我3号晚上回家后,儿子和先生在客厅等我,说要商量一下延期的事情。我一听马上就感受到自己内心一哆嗦,哎呀,又出幺蛾子了。于是身体的整个刺就竖了起来,自这一刻起我发现我脱离了当下,进入到内心的控制状态。当儿子表达完他的想法后,我马上脱口而出,你在害怕什么?你在逃避什么?你在对抗什么?三个问句说出口,儿子大声的跟我说:“妈妈,我现在不想听你说话,如果可以我选择离开你”,听到这句话,我僵在哪,不知道我是如何伤害了孩子,让他对我有这么大的反应,要逃离我。于是,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父子的对话,并且做了决定,延期返校,改签机票,走像在梦中一样不知所措。当他们的聊到一个结束电时,儿子看着我,问我妈妈,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再一次伤害了孩子,儿子起身回到他的房间,走之前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会影响到我的生命,所以我选择延期,而且也并没有耽误学业,为什么您要逼我回学校?我做错了吗?在我看来我的生命是最主要的,我不能失去他。学业耽误可以重新来过,生命没有了,我什么也没有了。我哭了,我不知道怎么给儿子表达,我回到卧室,哭的一塌糊涂,先生问我,你怎么了,我说我一直在学习看见孩子,爱孩子,结果我伤他伤的太狠,我直接戳到他的最痛处,这不是爱不是看见,这是在控制。孩子大了,我依然把他当孩子。
从这件事中看到了我的模式和学习后的僵硬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孩子不听我的,我用我是妈妈的身份来压他。孩子表达对我的不满,我直接用不说话的冷暴力对抗他。孩子跟我道歉说他的话重了,我麻木不听孩子解释。学习后的处于混沌状态,僵硬的对话,一次次戳到孩子的痛处。僵硬的表达,本想给孩子疗愈或者说疏导他的恐惧,结果让孩子更加的恐惧(因为我的僵硬,让他感受到在我心中学业比他重要)。
还好临在让我回看自己,第二天我很儿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他给我的反馈是:妈妈,我发现你变了,不再是哪个善解人意的妈妈了,不再是那个无论我怎样你都会在我身边的妈妈了,也不再是那个包容我的妈妈了。我不知道你学习都学了什么,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你变了。我尊重你,但是请以后不要用你的那套理论跟我说话。
我们聊完儿子回屋了,而我久久不能入睡,我与儿子前一天的沟通里一直在我我我这里,根本没有同理到孩子,这就是我要做的生命教练状态。我可以跟陌生人做到,但是唯独伤害了最亲的人。看到这些,我选择接受这个结果,并以此为鉴。
林屹姐指导使命宣言:林屹姐来石家庄了,在分享生命管理手帐后,我请林屹姐帮我指导一下,我想在我的行动计划中落实到生命手帐里。在林屹姐指导时,对我说支持儿子学业和身份转换时,她说可以设定计划的时候写上多长时间跟儿子沟通,给儿子什么样的支持,都可以写到行动计划里。在林屹姐指导时,我感受到了分别心,郭总跟我反馈的是可以把5年规划里加上目标,而林屹姐直接指导的是使命落地,这部分是我更需要的。在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郭总有些失落,我看到了我的分别心,也看到了分别心无形中带给郭总的伤害。
临在为本,自我觉察。8个字好理解,做到时时处于临在状态,时时觉察自己,却很难做到。回到自己,真实的面对自己,才能实现那个纯真本然。
4.关于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觉察
1)语言模式积极主动:
我常用的是:我试试,我可以,放心吧,没事我在,先去做有事找我
消极被动:我常用的是:做了再说有问题再说
2)注意力焦点:关注圈与影响圈
我的注意力在影响圈的事例:
会给有意愿自我探索的朋友推荐参加体验课,淮安推荐1个,北京1个。还有一个同事看到我们都报名了体验课,我看她有些犹豫,就主动询问原因。其他推荐的都说不参加。开始在智慧之旅群互动分享,使命宣言如何落地,参加培训等再有就是积极主动工作沟通等方面,占比85%
注意力从关注圈调整到影响圈的事例:不再执着于结果,或者说是接受选择的结果。推荐朋友让淮安体验课,原来还有点拉拽,后来放下了期待,结果却正是自己想要的。占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