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级别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及使用指南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日志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工具,它不仅帮助开发人员理解程序的执行路径和状态,还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历史行为进行记录,从而为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在日志系统中,不同的日志级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DEBUG、INFO、WARN、ERROR等。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几个日志级别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指南。

DEBUG级别

DEBUG级别主要用于记录详细的技术信息,通常在开发或问题排查时使用。以下是DEBUG级别常用的记录内容:

  1. 记录一个接口方法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2. 显示数据库查询生成的SQL语句及其参数。

  3. 记录远程服务调用的请求和响应详情。

  4. 记录循环内每次迭代的具体数据处理细节。

  5. 在条件判断前后打印相关变量的值。

  6. 显示框架配置和初始化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7. 记录文件读写操作的详细过程。

INFO级别

INFO级别用于记录程序的一般运行信息,对于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历史行为非常重要。以下是INFO级别常用的记录内容:

  1. 记录关键业务流程的开始、中间状态和结束。

  2. 记录HTTP请求及响应的接口名,不记录参数,参数使用DEBUG。

  3. 当出现未捕获异常、rpc调用返回失败时,可以通过info打印接口的入参、出参。

  4. 记录重要的配置文件加载情况。

  5. 记录用户登录、注销事件。

  6. 输出定时任务的启动和结束信息。

  7. 记录应用启动和关闭的时间。

  8. 显示数据库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9. 记录重要状态变更,如缓存刷新。

  10. 记录关键业务数据的处理数量。

  11. 输出系统重要性能指标信息。

  12. 记录批量操作的开始和完成情况。

WARN级别

WARN级别用于记录可能对系统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尽管这些情况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错误。以下是WARN级别常用的记录内容:

  1. 必填参数缺失或格式不正确。

  2. 业务异常,如用户不存在、手机号已经存在。

  3. 警告即将达到资源使用限制,如内存、磁盘空间。

  4. 记录已废弃方法的使用。

  5. 记录未能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6. 捕获外部服务响应缓慢的情况。

  7. 记录意外的数据变更操作。

  8. 警告可能存在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9. 记录接口调用频率过高的情况。

ERROR级别

ERROR级别用于记录因系统或程序错误导致的异常事件,这些事件通常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功能的正确执行。以下是ERROR级别常用的记录内容:

  1. 记录程序抛出的未捕获异常。

  2. 记录数据库操作失败,如更新、查询错误。

  3. 记录网络请求失败,如连接超时、响应错误。

  4. 提示关键服务不可用或响应失败。

  5. 记录文件读写异常,如权限不足、文件不存在。

  6. 记录系统配置错误导致的启动失败。

  7. 提示重要业务逻辑执行失败。

  8. 警告关键资源(如内存、磁盘)耗尽。

其他

  1. 当出现未捕获(非BaseFlowException)的异常、rpc调用返回失败的时候,日志打印接口的入参、出参

  2. 日志打印注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