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花开成海,天空碧蓝,万物美好,你在中央。
我看过花开成海,天空碧蓝,万物美好,你在中央。
三毛 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生于重庆,后迁居台湾,长大后留学西班牙,后游历于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在撒哈拉居住过上十年的时间。
读过三毛的很多作品,唯有《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最是可爱,不像《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满身创伤一片哀鸣,也不像《温柔的夜》里的沉静舒缓,和荷西在一起的三毛用生机勃勃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字记录了偏僻贫穷沙漠里自得其乐的平淡生活。
因为对撒哈拉沙漠生起的一片乡愁,三毛毅然决然的和恋了她六年的荷西踏上启程的飞机,在这片广阔荒芜的土地上与荷西登记结婚,开始了他们平淡但是不平凡,贫穷但是凡事自有乐趣的婚后生活。
伶仃岁月里都是他们的誓约。我想这世界上一定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三毛和荷西的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都在岁月无形的手推动之下水到渠成,撒哈拉沙漠是他们庆典的殿堂。
犹然记得她竟然把父亲给他的钱直接装在袋子里一路从台湾带到沙漠里的小镇,面对荷西的责怪,三毛倒是一如既往的洒脱。从给土著居民接生孩子被荷西阻止,再到眼见十几岁的小姑娘嫁给年长的男人时候撕心裂肺的结婚场景,然后到与荷西看海路上所经历的惊心动魄与色狼斗智斗勇,都可见到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对弱者的怜悯同情,以及勇敢智慧,所以,三毛不只是一个洒脱淡然的三毛,她身上有我们至今难以企及的品质。
初读三毛的时候,甚至一度怀疑,在这样凉薄的世界里,怎么会有如此洒脱真性情的人,怎会有这样纯良暖软的男人,怎会有这样纯粹的爱,这样浪漫的故事发生,人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美化自己,特别是在这样自传式的散文里,总是把最好的一面记录下来,所以,这是对自己的讴歌,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但是后来发现,每本书里的三毛,每个读者眼中的三毛,都是这样真实单纯但是深刻,奋不顾身以柔软面对世界,细腻忧伤纯粹的形象。
当有人问她,作品是否完全是生活的再现,连她自己也分不清书里写的是否是真实的,有时候写着写着故事就那样了。这恐怕是大部分作家的状态,书里都有一部分的自我意识,但是不同于其他的作家之处,恐怕就是三毛永远都是用最敏感充满爱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她是真正地用生命在写作。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她失去了她的爱人,荷西在一次潜水中意外身亡,这个占据三毛全部身心的男人的离去,对付出全部的爱,至情至性的三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撕心裂肺的疼痛,一度让她想随荷西而去,但是这个世界还有爱她的朋友,家人,她只能将这份疼痛沉淀下来。每天清晨,她都会到荷西葬身的陵园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日落,这是她活下去的寄托,如此沉痛的哀思,生死茫茫,让人不忍卒读,明知无望,却偏执的守候,固守仅存的坚持。那种彻骨的思念,非经历过生死的不能体会。世界吻她以痛,陷她于永无翻身之日的险境,她便明心见性以痛成诗。
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是一场宿醉。
读三毛的散文,我是常常怀着敬畏之心去读的,那种张狂的性情,是我终其一生想要追求是的星辰河流。她是万千大众生命的救赎,是永不枯竭的水源,掩倦感叹之后,当审视命运的年轮,才能装起我的惶恐我的狂躁,我的孤独我的不安,带着对自己的一份隐秘期待,跌跌撞撞去追赶时间,纵然山高水迢,纵然撞得鼻青脸肿,也怀有一份笃信的温柔,将生命的遗憾沉重一饮而尽。
当你还在画地为牢纸上谈兵,空有一腔热血却肆意挥霍着梦想与激情,有人早已运筹帷幄之间沉腕拨镫,将人生撰写成幅宏伟篇章;当岁月吃了杀了你的卒,吃了你的马,就快将了你的军,有人早已穿越十座山川一大海,看了千场季风百场雪。
我们都只是三千世界里的微不起眼尘埃,但也不能因此在岁月变得久远之时,变得只剩下满心的苦涩悔恨。
生命终将腐朽,才会有一场场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