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
为什么要记笔记?是否记住越多越好?这是学习目的思考的源头。
学和习本是一体,如果只是到处摘取只言片语,不能切记体察、不能用于自身的改变,学习再多或记得再多,也只是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和囤积患者。
先立志:问题就是引擎。
- 《大学》中讲“止定静安虑得”,首先是立志,志有定向后我们才会不为外物所惑,才不会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迷航。
-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费曼12个问题」法,“你需要喜欢的12个问题,让它们不断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用外部接触的事物与其碰撞而产生新的创意或解决方案。
- 在志向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习的航标,围绕这些重要问题而记的笔记是思考的媒介,每个问题就是一个project、就是一个笔记框,让其不断碰撞和发酵,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思想。
采珍珠:记怦然心动的笔记。
- 李敖在谈到他的读书方法时,提到个重要的词“读书得间”,什么意思呢?读书中看到某个观点,能与自己已知的或异议的观点产生碰撞,能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思考和新想法才是我们值得记的笔记。
- 爱因斯坦逃离德国初到美国,刚下飞机记者就提了个物理中常识性的数字问题,他坦诚地说:“我不知道,我没必要把自己宝贵的精力浪费在百科全书中一翻就有数字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背出来的,思考才能产生创造力。
- 最新在看《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也提到,“如果你学的知识不是要践行的知识,留下来就没有意义”。
- 正如赶海时我们要在砂石之中找到那一粒粒精美的珍珠,一粒粒的珍珠串起来就是光彩熠熠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