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邦书院的公益《论语》读书会小记(十)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周乐邦书院读书会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第四》;中心分享人:范洪华老师

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行礼——安坐——诵读——分享——讨论

范老师首先分享多年来学修中华文化和参加读书会的感受。

本次学习的四章内容: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讨论:此为儒家的修身功夫——慎独。后一句更不容易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分享《庄子·杂篇·盗拓》中有关孔子见柳下惠弟弟柳下跖的故事。一个人反思很重要,“我思故我在”,思考很重要,贤与不贤,对自己内修都有帮助。“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

2、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讨论:此句从长者父母角度看,对儿女的要求。可见,孔子并不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孝并不是没有大是大非的百依百顺。联系目前,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可从双方面考虑,都有借鉴。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与父母一起成熟。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向(或者安顿父母的办法)。”

讨论:关于“不远游”,把握圣人的核心思想,与时俱进,灵活运用于当代,孝敬之心和亲情联系不拘泥于具体形式。“方”,可理解为“安顿的方法”,包括:明确去向;常联系或看望,设法托人照料等等。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讨论:对父母,尤其年事已高的双亲,常惦记,常陪伴;范老师为母亲95岁高寿而祝福。大家联系个人情况谈切身体会,有陪伴父母的温馨,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等。深感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见地是多么了不起,他虽然从小已失双亲,但对人性的深入洞察,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当然,若没有真情实感,外面也不用去做那些形式了,一切只会沦为教条。

本次读书会临结束,方道新老师赋诗做小结:

              见贤思齐树正气,

              孝敬父母扬美德。

              子孝父爱相扶持,

               中华传统好准则。

                                  乐邦书院《论语》公益读书会“里仁篇”

                                                                      4月16日下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57评论 1 16
  • 01 学而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
    但行耕者阅读 16,222评论 1 5
  • 暮白以为他们的交集不过如此,两条直线在一点相交以后就只会越走越远,消失不见,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湊不到一块的。 陆宁...
    墨以成白阅读 3,308评论 1 3
  • 今天早上6:30起床,回白沙给姐夫办保单更改 1.12日,下午去茶园见李欢,大致讲了保险的观念。 1.11日,去杨...
    7ef498f4c6e0阅读 910评论 0 0
  • 月季花终于开得圆满了 是我喜欢的肉粉 我的心却沉了下来 闭合成一捧暗紫 天蓝得象一个故事美好的开始 有阳光的午后 ...
    树梢的流星阅读 1,77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