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十月,与国庆的人潮背道而驰,一路向西。辰时,在睡眼朦胧中伴着第一缕阳光离开宝鸡,周遭的一切也好像欣欣然刚睁开眼,草木在晨光的照射下开始显示出本来葱郁的样子。然而,连续的穿越连霍高速上的隧道时,我却放下了眼皮,进入浅睡。等到再一睁眼,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叹,仿佛被传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天高云淡,鸟飞草绝。甘肃,正用它独特的面貌拥抱着我们。
路程越开越远,海拔也是越来越高,过了临夏,天空也由浅灰变为澄蓝,白云蓝天,单反里放大看,朵朵云彩像是大片的棉花糖,软白的不真实。两侧一片炽热无垠的山峦绵延却又寸草不生,深谙的黄色轮廓,影影绰绰让人心颤。我依稀能感受到几百年前的这古丝绸之路上战马嘶吼,铁骑角鸣,刀光剑影。我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沙漠,此刻看到此景却能想到风沙石砾,戈壁荒漠的壮阔之美。
到达夏河已快到傍晚。收拾片刻,出发去拉卜楞寺外闲逛,虽然早就知晓藏族朝拜是很圣神的一件事,可是亲眼所见尤为震撼。铜质鎏金的大殿外,虔诚的藏民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一步一叩首。围转着经筒的喇嘛一路快步,一路不停念诵着六字真言。他们完全不在意周围的一切,神情肃穆,双目闪烁真诚,与之擦肩而过,或是回眸一瞥,眼神的交流中依稀能传递到一种灵魂的互通,也许这就是在后来从米拉日巴佛阁出时,遇见一位藏族老阿妈对父亲说的:心生虔诚,自然长出虔诚。朝圣,我想这种千百年来圣神般的信仰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生活里,甚至说已经渗透进入了他们的骨髓,甚至血液中。我跟随着人群也转动了经筒,又转了佛塔,转动途中心头蓦然想起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见 。”心中所爱,心向所善,结缘惜分,一世足矣。心里也默默许下美好的祝愿。淹嘛呢叭咪!
第二天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夏河天气突变,大雪飘飞,房檐一夜白头。等到吃完早饭,走到拉卜楞寺时又雪过天晴,延绵的雪山仿佛在天边横亘。穿着也从昨天的短裙、短袖变成了羽绒服、毛裤。风吹过,广场上五彩的经幡猎猎飞舞,映衬着红色的殿墙烨烨生辉。与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一样,拉卜楞寺的内殿都是不允许拍照的。进入殿内,四周挂满了藏式刺绣的幔帐、唐卡,幔帐下的平台就是僧人打坐修炼的地方。后面殿内供奉着佛陀,宗喀巴等活佛造像,还有历代高僧的照片。室内气氛静穆、人烟稀少,灯内燃烧着酥油,火光非常幽暗,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肃穆的感觉。其中刚好赶上一个殿堂的喇嘛们做早课,诵经声不断,各自神色庄严而凝重,感觉自己也被这种信仰和虔诚淋漓尽致的表达所洗礼,不由心生敬畏。以至于后来去了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跟从庙规脱鞋,随着带领的喇嘛按右旋的方向绕行而上,竟然也能做到一路和父母相顾无言,闭目虔心许愿,赤脚八层,一层一层的接受着灵魂的洗礼。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信则有之,不信则无,可是不管怎样,那一刻传递到内心的平静却是在喧嚣的城市中所感受不到的。
驾车开往桑科草原的路上是安静的,也许是因为之前下了雨夹雪,尽管阳光重新从云里窜出渲染出了一丝暖意,但是风拂过,还是有点微凉。下车,站在马路两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湿气,混合泥土与秋草的茎香飘进鼻子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感。第一次知道桑科草原,是在英子微博安利我的旅游行程里。英子是我大学的团支书,我很钦佩的一个女生,158cm的小个子,不到45kg,曾经背了6、7瓶矿泉水拉扯着我上了华山。快大学毕业的五月,她带着打工半年赚的工资,独自一人,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从甘肃到青海,从四川到西藏,最后从拉萨回来。而那张桑科草原的照片,是我在安利的众多旅行照片中最钟爱的一张:广袤、深邃、壮美......一个孤单的背影凝望远方。照片中五月的草原春风浮动绿草,细看还有点点花的零星,一条蜿蜒的河流从中穿过,小羊低头惬意的吃草,一群望去,像是天边朵朵白云。此时十月,秋风早已洗净春夏那抹绿意,也再无花的痕迹,可是别有一番秋草黄土蓝天的滋味,秋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牛羊依旧惬意,阳光照射在马的鬓毛上,棕毛上还能看出泛着一闪一闪的光泽,大概就是这种真实的触摸感,更让人更加沉醉此间。
一路向西,一路风景,人烟罕至处,只有群山或是草原和自家小车为伴,像驱车前往世界的尽头,很像朴树《平凡之路》MV的场景,一望无际,向前走,就这么走。一路向西,经历了四季,从春的绿意,踏过夏的光景,秋的黄金,遇见冬的雪迹。一路向西,不一样的风土与人情,是古老藏族的圣神礼仪至今印刻在心,是独具魅力的回族少女端上的美味羊肉仍残留齿间。一路向西,再回首,一千多公里的奔程,四五天,已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