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老师,大家好!
好关系就是好教育。过去我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而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本学期,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我在家校合作共育方面不断尝试,充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参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努力用心去营造很班上每一位家长的关系。
跟家长搞好关系,也是需要感情投资的。下面,我就来说说本学期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首先,这学期,我继续在每天晚上给家长读家教书籍,现在第二本已经快读完了。这一习惯我从2018年9月份开始,已经坚持了400多天,读完了六本书,累计字数100多万。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长能坚持听100万字家教书,那他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跟不看书、不学习的家长会一样吗?
第二,这学期每周一封家校信。这一学期,我给家长写了16封信,累计2万多字,在信中,我给家长汇报上周学生的表现,班级发生的事情,学校下周要举行的活动,除此之外,在家校信里,我一周一个主题,针对学生的阅读、书写、安全、劳动教育、答题技巧等问题给家长支招。
第三,私人订制期末评语。前几天,我准备给学生写期末评语,一个想法跃入脑中。于是,我就以打油诗的形式,给班级的每个孩子写了一首打油诗,受到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些评语在简书里一天的阅读量达到将近一千。
还有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拿我们班的瑞涵同学来说吧,编班考试中,他的成绩最差。升入一年级,由于他写字慢、拼音掌握差没少受批评,而且,每次瑞涵妈妈来接孩子,我都要把孩子的各种不好给她诉说。这样一段时间后,瑞涵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她的妈妈也不来学校接他了,天天都是奶奶来接孩子。我一想,这样下去可不对啊!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于父母,瑞涵妈妈不来,我不能及时与他沟通,那怎么行?得改变,我得改变。
于是,在课堂上,我及时发现瑞涵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全班进行表扬,光表扬还不够,我还主动给瑞涵妈妈发微信,把孩子进步的消息告诉她。这样一表扬,瑞涵妈妈又来学校接孩子了,我们也在一起不断交流,对于家庭作业,我经常给他量身定制,并且交代瑞涵妈妈辅导孩子作业要心平气和,不能发脾气。就这样,瑞涵在学习、劳动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就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质检中,瑞涵取得了语文76分、数学98分的好成绩。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对家长付出了真情,也收获了家长对我的信任,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对班级工作的理解,收获了我和家长之间许许多多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虽然辛苦,但我还是觉得一个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