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别人怎么说,你的情绪就是道理

chapter 1

单位最近新来的小A这几天跟我倾诉,说她们办公室压给她的工作太多,常常是别人上班时间玩手机,而她天天中午加班晚上加班,工作仍然总是未完成的状态,这导致她很焦虑。

我问她这样的情况有没有跟她的上级反映过,她犹豫了一下,态度软了下来,"还没有,每次想去说又怕会得罪领导。偶尔跟家里人提起,父母总会劝自己: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吃点亏对以后没有坏处。"

说这些话的时候小A明显的不甘,但是能感受到她在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

其实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一年前刚刚入职有着同样困扰的我,也有质疑过分工的合理性,看着办公室其他人悠闲地玩手机刷视频,我也会感觉很委屈,但是要让我把质疑说出口是万万不敢。

其实给我的活儿也不是干不完的多嘛,多加几次班就出来了,这样就上去找领导也太无理取闹了。因为这种小事给领导添乱,以后的日子会更惨,更何况今天早上领导不是还夸我勤奋能干了吗,这说明我的付出领导都看在眼里,以后肯定会有回报的,过了这段时间应该就能减少分给我的工作了。

每一次,我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然后接着加班加点地工作。

我没能等来领导主动减少我工作量的那一天,身体因为不公正的待遇产生的焦虑和过量的工作导致的忙碌而变得虚弱,最终急性炎症把我送进了医院的大门。

chapter 2

我们自小所受的教育,似乎总是离不开"吃亏是福"这句话,其中蕴含的"吃亏得善报"的因果逻辑,反映出一种流传长远而广泛的盲目信念: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权益,妥协能够换取别人的良心发现,你最终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被他人友好的对待。

接受这种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将人际关系的主动权拱手让于他人,而自己则只能默默吞下被动、退让的苦果。

所谓的"舍己为人"会产生不甘和郁闷,为了缓解这些情绪,我们先是极力否定自己的需求,将自己的需求非合理化;继而开始吓唬自己,如果不妥协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遭到毁灭性打击,以此震慑自己;最后给自己画出一个大饼,退让换取肯定,自我PUA的同时将不反抗美化为一种无私的牺牲,陷入自我感动自我陶醉当中。

然而往往,妥协和退让换来的并不是尊重,是变本加厉的欺压;不及预期的结果让人愤怒,进而使人际关系恶化;祈求他人的肯定会形成依赖,依赖别人的结果是怀疑自己,逐渐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和信心。

更可怕的是,习惯性地刻意忽视甚至否定自己正常的需求,会让自己的情绪长期被压抑,焦虑演变成对自己需求的厌恶,自厌、自卑不可避免的生根发芽。

厌恶别人,每天至多难受十个小时;厌恶自己,意味着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在对抗的冲击中度过。

这世上可能很少有比自我厌弃更令人痛苦的事了。

chapter 3

希望获得其他人的喜爱和肯定是最自然不过的人性欲望,不想被人讨厌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认清现实: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人生不是玛丽苏电视剧,我们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但对别人来说,我们或许连个特别一点的NPC都算不上。一个人的情绪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别人的情绪远在我们可掌控的范围之外,任何想要控制别人的做法最终只能是徒劳。

况且,与我们一贯的认知相反,讨好别人并非为他人考虑,却恰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讨好行为是以自我牺牲之名,行道德绑架之实,最终想要达到的是控制别人想法的目的。如果没有达成控制别人的结果,得不到预期中的喜爱和肯定,愤怒会油然而生:我都做了这么多了,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不肯给我想要的呢?

综上所述,讨好别人的行为既自私又蛮横,是只知跟随原始的欲望行动、缺乏自控意识、妄图控制他人的行为。如果你因为重视自己的情绪而觉得内疚,还将道德作为阻碍自己需求表达的挡箭牌的话,那么现在,是时候甩开这所谓"道德感"的枷锁了。

chapter 4

那么当你受够了不公正的待遇,奋起反抗之后,你的待遇是不是就会变好呢?很遗憾,大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

以前的你能够被轻易使唤而没有怨言,别人可以对你实施欺压而并不需要付出相应的人际关系成本,换言之,与你接触的人都是你讨好型人格的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绝不愿意看到反抗这种会影响自己利益的行为存在。

自我意识、反抗意识的觉醒堪称一场革命,阻挠和反扑在所难免。

第一次反抗过后,迎接你的会是冷暴力和"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变得不让人喜欢了"等诸如此类的PUA语句。讨好别人的习惯会让你在这个时段感到十分难受,而依赖他人评价的模式则使自我怀疑接踵而来:我是不是做错了,这样的做法或许是太过激了?

如之前所说,不想被别人讨厌是人的本能,同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对抗一定是痛苦的。自律才能自由,自由需要付出代价。向本能低头是主动放弃自由的权利,只能沦为欲望的奴隶;自由的代价是被人厌恶,事实上,这恰恰是正在行使自由权利的证据。

反抗既然开始,就不要回头。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迫于压力而使反抗半途夭折,下一次再想争取自己的权利,难度会变得更大,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加惨痛。

不要急于评价,不必这么快就给自己扣上"言行不当"的帽子,行动即使不尽善尽美,也比不行动要好得多。万事开头难,先迈出争取权利的第一步,以后大把的实践会给你机会完善方式方法。

争取权利、珍视自由,是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永远不会错”,我们应该做好为了自由付出代价的准备。路漫漫其修也远,上下求索,不如就从迈出追求自由的这一步开始。

chapter 5

即使学会拒绝、解放自己是最应该不过的事,但是不可否认反抗要付出当时看来很大的代价,恐惧情有可原。

勇于反抗和承担代价是对自己的突破,突破极限、跳出舒适区才能获得成长。"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凡是需要勇气的事情做起来都不容易,但是做需要勇气的事毋庸置疑可以充实人生的意义。

恐惧情绪不是不能克服,底线思维和将抽象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的表达,是本人亲测有效的两种消解恐惧的方法。

当你正要以"后果会很严重"恐吓自己时,立刻对自己say STOP,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我拒绝了,最坏的结果具体会是什么?

以我自己当初的困境为例,如果我拒绝了承受范围内的工作,会丧失领导的信任,被责骂,失去晋升机会;部门同事会排挤我,聊天聚餐把我排除在外,背后说我坏话,被边缘化的我以后工作、午饭、散步都只能是一个人;不明就里的其他同事还会给我扣上孤僻的帽子,露出状似同情其实暗含嘲讽的表情。

将能想到的最坏的后果一条一条列出之后,我的情绪反倒平静了下来,不那么害怕了。

"后果会很严重",这个抽象表述隐含着未知,其实真正令我们恐惧的恰恰是这种未知,是不知道后果会坏到何种地步的惶恐,就好像隔着迷雾看去森林中似乎处处都是张牙舞爪的怪物。

将具体的后果一条一条列出来,则是将未知变成已知,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去,你以为的怪物实际上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树干枝桠罢了。

这些后果很大一部分与人际关系有关,应对这些后果的方法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八个字: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这八字诀背后的理论依据,实际上是阿德勒心理学的课题分离:怎样生活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我们并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有什么样的看法则是别人的课题,他人没有义务为满足我们的愿望而活,包括满足我们得到对方肯定的欲望。

每当你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而焦虑时,在心里默念:这是别人的课题,简言之"关我屁事";而当他人妄图通过冷暴力、PUA对我们的生活指手划脚时,大可将"关你屁事"说出来给他听。

生如逆旅,何必在自己的人生剧目期待着主角担纲的时候先去讨好别人,再怎么卑微,也不过是做他人人生中的行人。"穷则独善其身",要将自己活得明白已然很不容易,更何况"达则兼济天下",说的也绝不是执意插手别人的人生。

重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不是自私,是肯为自己负责的担当。停止对他人课题的横加干涉,阻止别人干涉你的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不用管别人怎么说,自己的情绪就是最大的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4,336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81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