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主持的第三季脱口秀大会,弹唱式吐槽的开创者王勉成为毫无争议的冠军。很多人在想如果王勉离开吉他还能成为冠军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弹唱就是他的绝活,是秒杀其他选手的大杀器。
当然王勉除了音乐,还有非常好的创作才华,即使没有吉他,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段子手,一名很好的脱口秀演员。
但如果没有吉他,没有音乐加持的buff,就不会有那么爆炸的演出效果。可以想象一下,说唱没有音乐就像骂街,街舞没有音乐就像在抽搐。
你可以尝试一下关掉音乐看抖音之类的短视频,你觉得大都是神经病,而且毫无欢乐和笑点,只有大写的“尴尬”。
音乐是万能的调味剂,充满在每个生活空间。比如,开车的时候,会放点音乐。打游戏的时候,也放点音乐,在家无聊的时候,会放点音乐……
没有音乐就像吃方便面没有调味包。
但我发现,我们还是忽视了音乐在工作中的运用,把音乐用少了,甚至忘了这个“核武器”。
01
音乐是氛围的魔法师
在很多场所都有音乐,音乐成为商业环境的一部分。
比如,理发店总是放着流行音乐,而且一听音乐就知道店长、理发师们是哪个年代的人,这让你有很强的熟悉感,音乐让你喜欢上这个氛围。
如果没有音乐,你和理发师又没有话题时,只剩下理发师专注的工作,而你只能认真看着他剪头,万一相视一眼,会产生多大的尴尬。
很多餐厅放着舒缓的音乐,咖啡厅放着英文歌。用这个手段,商家成功调动起你的细胞,把情绪植入到你的潜意识里。
但这一切似乎都是商家才能用,在公司内部好像缺少应用场景。比如,我知道PPT加点背景音乐,马上就能提升逼格,你看看网上的PPT模板就知道了效果。
但在培训、汇报、分享时,给自己配点音乐,好像过了,有种作秀的感觉,我只能在培训结束时,做个音乐相册,煽情一下,感动学员。
细想之后,发现工作中还是挺多场景可以使用音乐,通过音乐快速打造氛围。比如,培训前、中、后的休息时间。
在保险公司做组训时,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音箱、放节奏明快的歌曲,让公司显得比较有活力和人类气息。
还有各种表彰大会,或者活动party的时候,也需要精挑细选搭配各环节的音乐,我喜欢用没有唱词或英文歌作为BGM,能更好表达一种模糊的情绪,带动现场的节奏和气氛。
02
音乐是投入工作的号角
在学校读书时,有2首曲子特别熟悉,分别是《欢迎进行曲》和《运动员进行曲》,他们是早操的集结号。
显然用音乐代表某种信号,要比大喊大叫要优雅的多,而且更有效果。在保险公司时,有这样的习惯,约定某首歌为开始开会或者培训的召集音乐。比如,加勒比海盗的那首背景音乐《He is a pirate》。
有些公司会自己打造一首司歌,作为上下班的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员工该进入工作状态了。同时,也可以通过歌曲,传递公司的企业文化。
保险公司,在下午时,相当于学校眼保健操的时间,会播放广播体操的音乐,让我们停下工作,活动一下筋骨,这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提倡的方法。
从实际效果来说,音乐作为工作提醒,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是现在流行说的仪式感,通过音乐从情绪上唤醒你的工作状态。
03
音乐是疲劳的安慰剂
校园广播在记忆里是一个非常美好镜头,总是播放着那个年龄喜欢的歌曲,缓解一天学习的压力和焦虑。
最有趣的是点歌环节,有的同学通过点歌的形式表达对其他同学的兄弟朋友,男女爱慕之情,这是很好的一个表达手段,也满足了其他吃瓜群众的八卦心理。
但,在公司里,缺少了这个部分,通常是让员工拖着被掏空的皮囊回家。通过下班播放流行音乐或轻音乐,可以舒缓员工工作一天的疲劳,能降低心理压力。
在美国有过几个关于音乐的有趣实验。
美国的西部,有一家乳牛工场,曾经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乳牛房的墙上,装置麦克风,并播放各种不同的音乐。结果发现:播放摇滚乐时,牛奶产量大为减少,而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牛奶产量明显增加。
类似的实验,在美国南方的养鸡场也曾经做过。结果,发现播放柔和的音乐后,该月份的产蛋量,由平均每只生二十个蛋,增加到每只生二十五个蛋,使得场主不禁大悦。
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不需要听懂,韵律就足够能刺激神经系统,让大脑皮层处于更兴奋的状态,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乎。
很可惜,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忙于让员工加班,而忘记科学管理。
我记得刚在保险公司工作时,我总喜欢下午到前台服务区的沙发坐坐,那里播放着柔和的轻音乐。现在才恍然大悟,这是潜意识的本能,通过音乐给精神来给按摩,缓解工作的疲劳。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经常被商业的音乐套路,潜意识被说服了,被占据了心智,但忘了用音乐来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用音乐发挥他天然的超能力,来改善工作的状态。
在工作中,音乐有三大作用:
1、创造氛围,通过节奏和韵律把从情绪驱动,带入场景。
2、提醒重要时刻,创造仪式感进行感性说服,形成习惯和无意识行为。
3、缓解疲劳,激活大脑皮层,让精神处于健康状态,保持稳定的良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