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对不起,我热爱生活,但不过安稳的人生

《晓说》中看过一期高晓松采访:麦家,一个大器晚成的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曾被退稿了17次,耗了他整个11年的青春,


写了120多万字,可最后被删了100万字,只留下了零头。


这部经历坎坷的书,发表后彻底火了,书被收录到“企鹅经典文库”,


麦家也成为了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被收进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第一人。


麦家的影响力也随着好口碑的同名小说电视剧《暗算》和《风声》不断攀升。



这对于作家来说,也许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年轻的时候逐利,中年的时候追逐名,


而当名利都拥有了之后,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安放灵魂。


麦家并没有在名利之中沉沦,相反的,


他选择了回归故土,安放那颗要写让人悲叹的故事的灵魂。


《人生海海》:不同于以往的间谍故事

回归乡村,就像麦家沉寂的八年,看似平静如水,其思绪早已翻腾如海。



《人生海海》的主人公雏形源于麦家童年的一次真实经历,


他在路上看到一个落魄的老人在挑粪,


旁边的同学告诉他这位老人其实是抗美援朝的战士而且打仗的时候“重要部位”受伤了。


这个记忆成了麦家沉寂后的一粒种子,把上校在笔下孕育了出来。


性,一个足够神秘的主题下,麦家成功的展现了人性。


在那个新中国刚成立的动荡时期,贫穷和斗争让人变得人云亦云。


村子的荒唐流言里,父亲被叫成雌老虎,


而曾是风光无限的国民党上校被叫成了没有性器官的太监。


人前大道理一堆却糊涂一时的爷爷,可恨又在小说结尾异常可悲的小瞎子,


还有那个与上校称兄称弟重情重义却被舆论压垮晚年守鬼的父亲,


麦家在这部小说里塑造的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和上校的不同“身份”纠缠在一起,


激起矛盾的火花,载我们搭上人性这趟列车,看尽这些人的命运的扭转变化。


欲望和猜忌,让整部小说格外的真实。


都说人性本恶,一个可笑的欲望,一串荒诞的流言,最后酿成了几代人的悲剧。


上校被扣上了大特务,大汉奸,大流氓,毒害红卫兵的大凶手的帽子,


可为了保住肚皮上的“秘密”,甘愿被当太监,当光棍,当罪犯。


在这个疯狂的年代,舆论倒向了正义的判断,


在这个淳朴的村庄,欲望激起了人性的恶意,在每个人的心中猜忌悄然蔓延,腐蚀了内心,


这个叫做生活的“压榨机”,用“人性”把风光时耀眼不张扬,


失事时落魄只退让的上校搅得细碎成渣。


英雄主义,让整部小说完全的升华。


生活总是让我们看清事实,再优秀的人也可能被群体的舆论碾得粉碎。


生活像人,有时或有些是让人爱的,有时或有些又是不让人爱的,甚至让人恨。


上校的一生是悲苦的,背负的压力太大,救赎就显得奢侈的多。


紧绷的神经让他不断丢失内心深处的强大 ,


最终那根筋绷的神经终于无法支撑自己,


绷断了,同时却也解放了自我的那个压力重重的世界。


就如文中说的 “他变成了自己想要的人”。


虽然付出了代价,虽然过去的风光不会再重来,


但他最终找到了自己,成了自己的英雄。


“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人生海海,闽南方言。


我们人生犹如大海,深不可测又浮浮沉沉。


人生中那些潮起潮落,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历练。


也许有时候让我们失落,也许有时候让人生迷茫,


也许有时候让我们悔恨,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请学会爱上这般滋味的生活,因为它是如此无它,独一无二的生活。


长路漫漫,终有归途…


这本《人生海海》,教会我们在生活的潮落之后,


依然学会热爱生活,迎接下一个潮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