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PPT就觉得这节课够激荡的,来吧,一起激荡起来,燃烧吧
果然激荡哪,让学生破坏三角形,哦迈嘎,不是要研究怎样才能拼成三角形吗?
破坏边,让边围不成;破坏角,让角搭不成;破坏点,让点连不成。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有好多破坏的方法。
明要求:自选任务、自主记录、自选级别。工具的使用,合作的要求,汇报展示的方法都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把要求讲清楚,很有效地避免操作乱糟糟,学起)
学生汇报展示,挑出重复、“打酱油”(还是能组成三角形),说理由。这个过程学生运用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边关系,极限思想……(一节课的容量真够大,也确实是烧脑,与洪雪芬老师的课异曲同工)
找联系
课外拓展:不一样的三角形
袁晓萍老师从相反的角度进行设计,把三角形的知识:边、角、顶点,内角和……等融合进了“破坏”里,于破坏中学知识、用知识。
三角形的知识学生都会了,还教什么?
学生:1.角是尖的,2.桌角不是角,3.正方体的角不是角(因为有三条边)。
做法:角开口扩大直到边在一条直线上且在顶点两边,问学生是不是角,产生认识冲突,解决问题,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角,它不尖,但是角,——角不只有尖的,还有不尖的,不尖也是角。桌角也是角,只是顶点尖尖的部分被磨掉了(我觉得这个部分有问题,俞教授没讲清楚,学生会把弧形认为是角);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通过让学生说服别人,讲清楚,边变长角不变,只有开口变大角才会变大。
感慨:大城市的孩子不好教,知识点要么课外机构教了,要么家长已经教了,在上课之前还是得好好备备课,交交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这对教师很有挑战,真心的说一句:上海的老师真不容易。
重构知识,重构课堂,把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节课里,不会让学生和听者产生违和感,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脑洞大开,茅塞顿开,异想天开,又有其合理性;学生妙语连珠,思维清晰。妙不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