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明心勇。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用喜欢的方式,做擅长的事,挣想挣的钱,过想过的生活”。
以下为课程实录精选内容:
2007年,明心橙与我,我们陷入到一个工作与生活反向发展的怪圈。工作越来越忙,5+2、白+黑,收入没有提高多少,生活的时间被挤占不少。2月14日,临近春节,明心骋来部队看我。当晚,我心想,今天说什么都不加班,陪爱人过“情人节”。可是,到了晚上19:00多,领导的电话就来了,“李勇,上楼加班,大家都来了”。我非常清楚,当晚没什么要紧事,就说“不去,我要陪爱人过节”,电话就给挂了。第二天上午,全旅军官大会,领导开口就说“有个别同志,中国的节日没过好,还去过外国的节日”。所以,当时真得是很忙。
我和明心橙,都是学心理学的,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工作,不就是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嘛,现在怎么本末倒置了。到了7月的一天下午,我和明心橙,就把心理学的工具扒拉出来,通过“生命终点的反思”与“墓志铭”游戏,来帮助自己澄清,此生自己想成为什么人、完成什么事。“墓志铭”做了,可是当时并不清晰要成为什么人,反而是“生命终点的反思”却让我们非常清晰自己要做什么事。也就是这个下午,它奠定了我和明心橙今后人生之路10年的走向。后来,我们把这次梳理称为《迷茫?3小时看清人生发展》。
我们的小目标
那究竟梳理出了什么内容呢?详细的操作步骤后面的课程中会有介绍。核心内容是:未来我们要实现“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的目标。什么是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我又做了具体化解读:一年365天,除去法定节假日,还有200多天。如果说,要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我们就要100多天工作,100多天生活。明心橙问我,节假日那100多天干什么?我说,休闲,游学成长;一周7天,除去周六日,还有5天。如果说,要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发展,我们就应该是2天半工作、2天半生活,周末的时光,休闲。
当时,俩人订立了目标后,很高兴。就把它写下来,贴到房间最醒目的位置。我的战友,还有明心橙的朋友,得知我们订立这一目标,就乐了,“你们这小俩口,太有意思。订个目标很好,但订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就不好了。”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所订立的目标,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就是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和明心橙借助心理学实践的方法,走着走着,到了2016年,也就是米乐(我家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我们几乎实现了当初订立目标的所有内容,过上了自然自由自在自律的生活。
3秒狙击职场必杀技
本课是3秒狙击职场必杀技的总纲,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学前指导。为什么叫3秒狙击职场必杀技呢?因为我从小愿望就是当兵,在军队15年,军事7年、政工8年,十项全能。在侦察兵训练的时候,有一项课目叫“捕捉夜间闪光目标”。野外驻训,夜晚山谷一片漆黑,明确目标左右界后,你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当一个目标“啪”的闪了第一下,你就要快速锁定大致方位;这个目标“啪”的闪到第二下,你就要精确瞄准与标定;就在当它“啪”的闪第三下时,一击命中。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所有的机会出现,都是稍纵即逝。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3秒狙击的精神,第1秒锁定,第2秒标定,第3秒一击命中。3秒狙击职场必杀技的9堂课,围绕“人-事-钱”三层,每课狙击职场人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只有预先准备,在“人-事-钱”三层,纵向打通、横向贯通,才能在机会到来之时,一击命中,赢得人生的主动。
一、解决一个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用喜欢的方式,做擅长的事,挣想挣的钱,过想过的生活”。
1. 用喜欢的方式。
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曾经有位同事,就是这样。5年多,先是说要做心理咨询师,后改培训师,又说要建企业,最后听说嫌累,要当投资人。别人是一步一步实践,他是三天两头思维奔逸……没有根基。
用喜欢的方式,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个要借助心理学的应用,知道我是谁,我的心理类型是什么?我6岁、12岁、25岁、40到50岁,每个阶段是哪项心理功能在发展?
为什么在那个年龄,我遇到了那样的困难,而在当时,对于我的成长速度来说,我解决不了?如果我学习了心理学,怎么就能更快的提升,让这样的问题在我面前就不是问题?心理学,在这方面早就有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比如,我和我爱人都是哲学家型。我们6岁左右的时候,都是情感功能在发展,所以我们的共情能力很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和我爱人喜欢做心理学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会把自己定位在这里,因为这是我们最擅长的那个点。
1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直觉功能在发展。在这个年龄段,我喜欢联想,喜欢框架型、趋势方面的研究,喜欢象棋和围棋;而我背记方面,比如英语就不好。到了部队想当侦察兵,对新事物感兴趣。
到了25岁左右,感觉功能开始发展,这个是非常纠结的。因为直觉功能关注趋势、未来和无形的;而感觉功能关注具体、当下和现实的,如五感“听得见、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尝得到”,它是很现实的。
如果来学习的朋友不了解,他在18到28岁之间,就会有一段时间很迷茫。这就是因为你的第三功能开始发展,而你并不知道!
当你第三功能发展的时候,会对你原有的价值体系进行冲击。这个时候,有的朋友,他往前走一步就突破了;还有的朋友,他遇到困难又退回去了。退回去的这些朋友,就导致他第一、第二功能得到了发展,第三功能和第四功能的发展就相对迟滞了。
当一二功能发展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遇到的一些问题,是需要第三、第四功能来辅助,才能解决时,它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应用和研究,来促进他第三、第四功能的开发与使用,这样人的状态就会好很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相当多的一些人,一生都没有促进第四功能的发展。因为,第三功能与第二功能作用相反;第四功能与第一功能作用相反。四项心理功能得到全面开发与使用的朋友,心灵上是非常自由的。
所以,人们常说要战胜自己,战胜的是第三功能;超越自己,超越的是第四功能。2/8法则中提到了20%的人掌握着80%的资源,这20%的人有很多也是四项心理功能均衡发展的人。
以上,我就从这个点,简单切入一下心理学,用喜欢的方式,你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2. 做擅长的事。
做喜欢的事,人会开心;做擅长的事,人会高效。
这个视角,我要聊一下军队。这么多年,我服务涉及了很多行业与企业,他们中有职场新人、蓝领、白领、金领,还有创业者、企业家。后来发现,最高效的群体,真的是军队。
军队的训练,是高度的协调统一。在做事方面,几乎达到了极致。我在给金融业服务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我们的工作强度很大,风险性很高,稍不留神出了差错,钱就没了;在军队可不只是这样,是一出差错,命就没了。都是实弹,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在如何做擅长的事中,我会引入部队的一些做事机制。怎样去定位自己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怎样去选择路径与方法?目标不能随意变,而路径与方法是可以适时调整的。
比如,我现在在北京,我要去上海。ok,我去买飞机票。说今天大雾,飞机起飞不了,这是路径;飞机起飞不了,我可以去坐高铁,说高铁今天走不了;那好,我开车,说开车也不行;那好,我骑自行车,我步行,也是可以的。这就叫换路径。换交通工具,这是换方法。
我们这样举例子的时候非常清晰,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很多朋友是容易陷到里面去的。前段时间,我还接了个咨询。一位研一的朋友,当他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我说,来我们围绕这个目标,找一个适合你实现的路径,然后再找一个有效的方法,以便到达这一目标。
他就问我,李老师,如果我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发现这目标不是我想要的,怎么办?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儿真有趣。你还没有达到目标呢,怎么就知道它不是你想要的;你还没有达到目标呢,怎么就知道它是你想要的?所以,小马过河,试一试才知道,这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你只有每一次目标树立了之后,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它,哪怕目标达到后,你发现并不完全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你也要首先达到它。
这是一个思维习惯,甚至也是一个行为习惯。因为养成了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你每树立一个目标,都会非常的坚定。同时,你在树立这个目标的时候,也会做系统的评估,来预先判断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3. 挣想挣的钱。
我最早是最没有钱的概念的。12岁时我直觉功能在发展,直觉功能发展,容易往精神的层面走,不太考虑物质的方面。
我第一次有钱的概念是2003年,当时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进修,那年还非典。周末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我们一个教授说,周六你们可以去外滩逛一逛,但是要提醒你们哟,你们身上如果不装1000块钱的话,不要出这个校门,因为出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当时部队的工资是没有那么高的,1000块钱基本上是我们一个月的工资。现在的工资一个月应该在七八千吧,但是那个时候一个月就是1000多。所以我第一次感觉出去了之后,到处需要用钱。
以往在部队,吃穿住行花钱很少。我们那个部队,又是在一个县城里,我在那里呆了15年,到处都很熟。有时出门忘带钱,下次再给,信誉度也很好。所以,没有太多钱的概念。前些年,我们在外地出差,团队去服务,我自己就出门溜达。看见一家店很有特色,进去吃了个小吃。吃过之后,一掏兜,哟,没带钱。还好可以移动支付,不然还真是麻烦了。
就是这样,我以前非常缺钱的意识,而这对后来自己的人生发展,是非常有影响的。
我在部队的时候,一年半一个台阶,不断的在提升,这方面,后面有堂课会专门讲《困顿?3个月到达目标岗位》,我觉得自己干得还真是不错的。但就是没有钱的概念,转业时一买房,马上变房奴。另外,转业之后还有一年的空档期,部队停发了工资,新工作还没有安排;爱人从驻地把中心撤了。我们一起回来,突然没了收入,支出又在增加,加上房贷,立即掉入了财务陷阱。
这时候才开始关注钱。什么是财务陷阱?什么是财务独立?什么是财务自由?所以我在关于钱的课程中,首先就会讲《焦虑?3步迈向财务自由》,你需要的不只是钱生钱,而是财务自由。
当你去计算财务自由的时间时,你会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可以退休,你现在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能让你什么时间退休,不是老板说你可以退休了,而是你自己可以退休了。因为你财务自由,你的被动收入已经能够支付你未来的生活了,所以你就可以退休了。
我们以后的系列课程,全是围绕着“人-事-钱”的路径,来解决“用喜欢的方式,做擅长的事,挣想挣的钱,过想过的生活”这一问题。
二、转变一个观念
通过我上面课程讲述的过程,大家可以感觉到,我讲述的不仅是垂直的,而且也是横向贯通的。垂直的,是竖井思维。我们日常学习专业的时候,都是垂直学的。你学什么专业的?心理学专业,你呢?我是法学专业。你看,这是垂直的。但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发展,一个人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不完全是垂直的。他还要有横向的,既有人,也有事,还有钱的方面。
1.竖井思维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竖井思维?
竖井思维,它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产物。这就像拉姆·查兰在《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中告诉职业经理人时所强调的,你们需要换位思考,要具有全局观和经营头脑。而现实的情况中,往往很多人都是坚井思维,把自己关在一个职能的空间各自为政。
我听过惠普前任副总裁钱跃老师,在企业经营方面的系列课程。他在《产品系统的力量》这课中,提到有个词叫做“错配”。我认为这个词,用到这里就非常的恰当。很多朋友,在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发展中,“人”、“事”、“钱”都在应用,可是连在一起时,发生了“错配”,或者说压根就不在一条线上。所以,前后不连贯,上下不支持。
我们学习专业也是这样,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还有很多学科。现在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做事是越专精,前后匹配效率越高;可做人,坚井思维,像把大家变成了“套子里的人”,对影响着自己人生的关键性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知而不行、行而不达,这就是坚井思维。
2.系统思维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中,我们打开手机,可以同步看到各类信息,铺天盖地向你涌来。行业、企业、部门边界模糊,人连网、物连网、钱连网,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人生与发展。
易经是最古老的系统思维方法,它通过“易、不易、变易”,为人们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可是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很多老祖宗非常好的、非常宝贵的资源,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这样的系统思维方式,在企业经营、高新科技应用、项目运作与管理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
什么是系统思维?就是当我们从“人”、“事”、“钱”三个层面去考虑自己的人生与发展时,你不仅纵向要打通,横向还要贯通,并且纵向是横向的基础。这样,你才能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以后,你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时刻要清晰,自己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情、所学习的内容,是在促进自己哪个角度、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在提升;这些提升对自己“人”、“事”、“钱”的其他层面,会有哪些影响。这就开始进行系统思维的练习。
“3秒狙击”系列课程,就会从“人”、“事”、“钱”三个层面,纵向深入,横向打通。所以说,这是转变一个观念,就是由原来的坚井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
三、开启一段旅程
因为所有的课程都是一样,不是你听完就过去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也是一场游戏。我们听完课程所讲的内容之后,可以自己尝试去实践。
这就是我刚开始所说的,2007年的时候,我和程骋,我们一对夫妻,订立了一个目标,当时用的就是后面课程《迷茫?3小时看清人生发展》中的方法。我们现在走了十年,到达了这一目标,然后我们状态很好。
同样的,当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他们是知道我们订立了这个目标的。我们订立之后,把它写下来,贴到了自己房间的墙上。有朋友过去一看,哟,你们订得挺好玩。以为开玩笑呢,就过去了。可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按照这样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在实践。
后来,真的是能感觉到:你现在的生活是你3年前创造的结果;此时,你正在创造你3年后的生活。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同样是一段旅程,不同的朋友,走的顺序不同,人生状态大不相同。
1. 人-事-钱
“人”、“事”、“钱”,你第一位要考虑的是“人”。你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当人生的总体目标确定,做事是实现的路径与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的人生目标不确定,职业规划就是舍本逐末。最后,是钱。钱,本身是物物交换的工具。
什么样是“人-事-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我举个例子。
2014年开始,我在企业家成长的平台上去学习,这期间费用10多万,时间一年多。
在这个平台上,我学习了怎样将一个公司进行产品、商业模式、团队、文化等系统的打造,直到对接资本融资上市,当然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并购与被并购等。
这样学习了一年,回来后我又沉淀了半年。围绕2007年我们共同订立的目标,最后决定,这个路径很好,但并不是最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所以,学完之后,就是这条路我们不走了。
有企业家朋友就说了,那这钱不是白花了吗?我告诉他,没有白花。如果我不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我们自己去探索。顺利的话,3-5年,5-8年;不顺利的话,10-15年,我们可能才能经历到所学习的内容。到那个时候,我们再说,原来这条路,不是最为适合我们目标实现的路径。那么,时间已经是不可逆的。
所以,我们花了10多万,花了1年多的时间。我为自己,为我的家人,挣回了5年、8年、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这太值了。
就像今天,我们去分享自己30多年的成长经历。大家投入时间与金钱,去学习后,能促进自己少走弯路,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就是一个“人-事-钱”的认知与行为模式。
2. “事-人-钱”或“事-钱-人”
当然,从课程讨论区的回复中,我就能发现,有些朋友的思维模式是“事-人-钱”或是“事-钱-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有的朋友一上来就会问,老师今天具体要教什么知识?什么工具?什么方法?什么技术?而不太关注,这些技能是要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
你看,这些朋友的关注点,是从“事”先切入的。这就让我想起管理大师迈克·波特来到中国时说的,看见中国的企业“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努力工作,每个人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令人吃惊的是,95%的中国公司没有自己的战略“。迁移到个人来说,95%的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不清晰。
从“事”切入,不关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在学习,那你为什么要学习,通过学习要促进自己哪些方面提升,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所以,“事-人-钱”或是“事-钱-人”认知与行为模式的人,你会发现,他的证很多、会做的事也很多,似乎懂的、知道的也很多,掌握的技能很多,每天非常的忙,可忙来忙去,自己的生命状态并不是很好。
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为什么我会在课程前,将课程的背景与价值,课程产生的原因,用较多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去给大家讲解与呈现。一些朋友听时会有疑问,“我不关注为什么”,“内容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以“事”为先的思维方式。
3. “钱-人-事”或“钱-事-人”
从这个视角直接切入自己思维判断的朋友,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财商很好的朋友,凡事先考虑“投入/产出比”。我做过一个辅导,这位朋友主要是为在华的外国朋友,提供个人与家庭的财富配置。
谈起“钱进”、“钱出”,个人状态非常好。但一谈父母、爱人、孩子,立即就蔫儿了下来。父母,职级很高,对他从小管教严苛,没有被爱的感觉;爱人,结婚后就冷战,他在国内,她在国外,婚姻名存实亡;孩子,也跟着妈妈……从“钱”切入,凡事先考虑“投入/产出比”,身边的关系都利益化了。
还有一类朋友,也容易从“钱”出发,考虑人与事。我说过,程骋与我这么多年,从来不赶什么“双11”、“双12”。因为我们的视角是,我需要什么,什么事可以支持,有没有替代的方案,最后才是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不会对一个物件,因为它便宜,就去购买它。当然,正好是“双11”、“双12”,又是自己所需,那买了也就买了。
可这一类朋友,也不管自己为什么要,反正是打折,先捡便宜再说。所以,经常买一些所谓的性价比高的物件,买回来又没什么用,还占库存。更为关键的是,你为此付出了更为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米乐圈心理生活馆,我与明心橙老师系列课程,我们不管是讲哪一个课程内容,背后都是“人-事-钱”这样的思维逻辑与价值理念。正是因为我们内在有这样的一个价值体系,才促使我共同走上了“自然、自由、自在、自律”的生活状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