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简书上写作的前辈,会在签约的拐点或者某个周年来回忆自己在简书上写作的历史,为我们这些前仆后继者指点迷津。作为驻扎简书还不到1个月,只写了11篇文章,收获90个粉丝,302个点赞数的新人,也想谈谈这一个月以来简书对我的改变。
我来简书,最初本着学习系统知识、锻炼思考能力的初心,浏览量或者喜欢数并不是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可是,久而久之,知道了签约这一回事,再打开很多签约作者的主页,卧槽!粉丝破千、点赞破万,有些文章的浏览量甚至是几万起步。然后,我的出发点起了小波澜,我是不是要为签约而努力?!
之后,我大致了解到了成为签约作者的条件,其中就有关于粉丝数、喜欢数的指标。我开始明白并理解了,我初来乍到所遭遇的求关注、求互粉、求点赞的行为。我开始挣扎:
粉丝、赞赏对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增加阅读量,我是不是要写带有噱头性质的文章?为了增加点赞数,我不喜欢的文章我要不要主动去点赞?……
我的收获:
贪多嚼不烂
之前我是无头苍蝇乱撞,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健身、理财、心理、职场、学习、摄影方面的个人经验。看似很多都能写,但其实不能保证持续性输出,第一篇快速写完,第二篇能勉强写完,之后的第3篇至第N篇能写什么,我是迷糊的。现在来看,我面上横冲直撞的写作方式实则反映了我背后的学习陋习,即对某一方面没有做系统性、持续性、深入性的学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抒发个人情感的写作定位姑且不论,很多签约作者在总结时也对写作定位提了建议,要做专题性写作,要对某一方面进行系统性输出,假如能将读者的需求和自己的擅长做一个结合,那是最好不过。
清晰的态度
我在写作前,看了一期《奇葩说》,罗胖子谈到企业做战略,他的大意是企业做战略有三个部分:技术、艺术和手艺。技术,必有其规律,要试图把握;艺术,必有创造性,这无规律可言,得各安天分。而“手艺”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我们想做一件事时,不要先顾虑是否完美,而是替之以行动。让信息、知识、观念、思想等能穿过我们的身体能够得以表达出来。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自会形成强烈的自我认知,这种自我认知就是自己和世界的边界。
我非常喜欢这段意思表达,持续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作为一个手艺人对所收获的信息、知识等进行逻辑思考、整理的过程,逻辑思考就是查漏补缺、全面论证并进而说服自己的过程。我在写自律、读研这些主题时,开始能理性看待一些时髦的观点,并有了个人清晰的态度,而这种清晰的态度就是强烈的自我认知,是“我之所以是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建立自信的基础之一。
开放的心胸
常言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观点。以前我是不自信的,怕冲突、易妥协、不敢说。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写作,我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愿意和别人进行开放性交流,甚至做好了有疏漏就承认错误的准备。
我终于意识到,自信不是我认为我绝对正确,而是我可能正确,并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异见和修正认知。
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有二八定律,20%的人掌握80%的资源。这些签约作者他们能教会我什么,是我作为一个初学者需要学习的,比如,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认知、对写作的建议和方法等。
牛人的成千上万,干爷鸟事
来简书不足一个月,它已经让我开始反思关于写作的一切,比如出发点、学习模式、写作态度等。现在我非常清楚,对于有价值的知识、欣赏的观点,我会毫不犹豫地收藏、点赞,至于我非常不认可的,坚决不,这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基本态度和道德标准,哪怕少些粉丝和赞赏。
我不喜欢个人之前所写的一篇文章,《28岁,还未成年?》,为增加点击量,冒噱头风险,以情绪化的语言去批判别人。我要让它不断提醒我去厚积薄发、切勿本末倒置。
简书上写作的大神太多了,有的甚至比我小。面对这些功成名就的牛人,我作为一个普通写作者就要面对个人能力有限的现实,脚踏实地,系统地学习、认真地思考、谨慎地写文。学习他们漂亮的观点,汲取他们的经验教训。至于那成千上万的阅读量、赞赏数,干爷鸟事!
有一句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殊不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简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感谢我和简书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