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977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每年六月是考试月,先是高考,后有中考。家有考生的家长,莫名开始焦虑,内心的种种担忧,即使不说出来,可是孩子也都能感受得到,有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各种状况,身体的心理的,甚至还与父母产生各种冲突、矛盾。
场景一(唠叨埋怨):孩子月考考得一般,退步了几十名,家长开始唠叨,看看,快考试了,你还是那个样子,怎么越考越差了呢?到真正考试了,你准备考多少啊?
孩子本来就不太高兴,回家再听到这样的埋怨,更是郁闷。父母做再多好吃的,都觉得相看两厌。
场景二(廉价鼓励):孩子模考考的不好,分数比平时水平少了一大截。
一回家,父母就开始“鼓励”,没关系,这次考砸了,下次一定能考好的,我们相信你,接下来的时间你再用心点,相信你,没问题的。
孩子可能会给父母一个“白眼”,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一个字,低头默默吃饭,进入自己的思维世界:我已经很努力了,无奈只是这样的水平,我也很绝望啊……
场景三(打击伤害):母亲放弃工作陪读,觉得自己牺牲了太多,在孩子面前数落,都是为了你,我不能工作,不能赚钱,你还不好好学习。我为了你,都快白了头了、为了你,都短寿几年了,你还不懂事,还天天玩……
孩子根本充耳不闻,玩游戏、看电视、做自己的事。
……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以上几种情形,在我自己家里,不止一次出现过。孩子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焦虑、难受、困惑、失望甚至绝望。
渐渐地,想明白一个道理,养育孩子,就是慢慢降低期望值的过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憧憬他是个神童,阳光开朗帅气、学习成绩优异。孩子上学后,逐渐接受现实,他没有天赋异禀,学习成绩随着他的状态忽上忽下。进入青春期,他坚持自己想法,哪怕自己撞个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在一次次说服、争执、责骂、沟通、哄骗后,彼此渐渐地找到各自的底线,我们母子达成微妙的平衡,形成彼此之间的特有沟通模式,在大多数时间里相安无事。
以下感悟,与君共勉:
1、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由几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独立个体各各不同,养育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没有现成有效模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式方法。
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考前的状态,是焦虑、泄气、无所谓、厌烦还是其他?这需要平时细致观察以及与孩子的沟通。
孩子每天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早上天不亮上学,晚上九十点回家,我们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见到孩子的那一刻,父母要能做到发自内心的爱抚与关心:给他一个真心的笑脸,一个亲昵的拥抱,一句温暖的问话,一次幽默的调侃,不仅仅是物质的关心,要关于观察孩子的反应,敏锐了解观察孩子的状态、情绪。
2.接受现状,接受孩子的普通
经过多年学习,孩子在考前的学习成绩已经基本“定型”,所谓“逆袭”、“黑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在复习阶段,都只是查漏补缺,给自己的学习之网来个“小修小补”。
考前阶段,心态更重要,要尽量让孩子感受到放松的气氛。尤其是回到家里,孩子士气低落,要想办法鼓舞士气:你可以的,现在的退步是暂时的;盲目乐观,要适当压低气焰,要让他明白还有很多他没有“攻克”的堡垒。
父母心态平和,孩子会感受得到;相反亦然。
我们真正在心底做到了能接受孩子的普通,才能让孩子感到,只要他尽了力,无论他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父母都可以坦然接受,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毫无包袱,轻装前进。
3.针对性给予帮助
◎焦虑——给孩子最低的期待,跟他说明父母最低的底线,孩子摆正心态,放下焦虑,就能够更轻松地度过考前这段最“煎熬”的日子。
◎泄气——有时学着学着,突然就没了动力,感觉自己再努力,也就这么样了。父母要给予勇气,可以适当说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泄气、没有动力,是正常现象,先表示接纳,然后与他共情,再次剖析,现阶段的问题、难点、心结,解开烦恼,孩子内心有了动力,自然而然也就会继续“前行”了。
◎无所谓——有的孩子感觉考试前,已经放弃自我,对一切结果都抱着无所谓态度。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不是短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父母要了解原因,接受现状,努力寻找他身上的优点长处,当务之急,是要让孩子打开心扉,比如跟孩子约定,父母每天找孩子身上的一个亮点,孩子每天寻找一件有意义或者让他感觉喜悦的小细节。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往往是智商够高情商不够,有时对自己期望很高,现实却不尽如意,产生“破罐破摔”想法;有的孩子是由于一再被打击,导致放弃自我。
厌烦——这是考前很普遍的现象,毕竟日复一日高强度高压力的复习考试,自然而然会产生厌烦的想法:想着复习得都差不多了,恨不得明天考掉就好了。父母要做好解压工作,比如听听音乐、适度运动,家里买个飞镖、沙包之类,利用空闲时间,给予放松、寻找兴趣转移点,给予鼓励,努力提起对学习的兴趣,跟孩子一起扛起压力和责任。
4.考试策略:良好的心态,是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的关键。
考试前,我每次会跟儿子说:遇到简单的题,要告诉自己,一定要耐心细心,把会做的尽量确保做对,一般就是个不低的的分了;遇到整张试卷整体比较难,要提醒自己,不要恐慌不要焦虑更不能崩溃,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平时就在中等左右,我不会的题,那么至少一半以上的同学也不会,没关系。
一次两次,可能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可是日积月累,当孩子渐渐自我调整的思维形成定势,以这样平稳的心态面对一次又一次月考、期中、期末、模考,那么到最后关键的中考、高考,不管遇到什么类型的试卷,心态一定不会崩,至少平时正常水平会发挥出来,那么成绩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5.做好榜样,强大自己的内心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强大自己的内心,接受孩子的任何成绩。
其次才是对症下药,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备考阶段,努力复习,找对方法,认真梳理,使自己的知识架构完整起来。
最后接受可能出现的最坏状况。毕竟中考高考不是定终生,中考没考好的,高中努力还可以考理想的大学,大学不理想,只要努力,还可以考研究生,即使这些都没有,人生也不是只有考试一条路。
6.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我常常与孩子说,学习不是只在学校,老师教的那些语数外物化,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即使以后走出学校,踏上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比如有天儿子回家兴奋地说,学校种了好多树,而且都有些年代了,长很很高,我们教室在二楼,正好能看到甚至触摸到树枝上开满的鲜花,哇,好美啊!
我问:你只能用‘哇’‘好美’来形容你看到的美景吗?你能用学到的哪句古诗,哪个贴切的成语也描绘下呢?
儿子说,我不想思考,现在不是学习时间,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
我告诉他:其实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中处处在学习,只是有时候你不是刻意而已。
现在的学校教育完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割裂开了,孩子们认为的学习,就是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课、做题、考试,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家长,要做好榜样,家长工作赚钱之外的业余时间,也要做好学习的榜样,学做一个新菜,提高一个工作之外的能力,钻研一个爱好,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学习与努力,言传身教更重要。
其实养育孩子,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是这个学习,没有考试而已。
作为家有考生的家长,在距离考试不太长的这段时间里,要学会不对孩子廉价的鼓励,也不一味埋怨责怪,要尽量营造谐氛围,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懂得教育养育孩子,总的来说,是接受失望的过程,有句话说的好:我尽力培育你,但我也接受你只是普通的孩子,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