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无

《得到》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讲到了股份责任有限公司的两个治理原则:信托原则和商业判断原则。所谓的信托原则(Fiduciary Principle ),它指的是那些经理、管理层,你们凡事都要替股东的利益着想,人家委托你做什么你就要完成什么,你不能欺骗人家,不能违约。跟信托原则相对的另外一个原则,叫商业判断原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 ),它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的事。它是说,那些企业的所有者请了专业团队来管理公司日常的运作。你既然请了人家来,你就要信人家,别给人家添不必要的障碍,要大胆地让人家放手干。

这两个原则相互制衡。信托原则和商业判断原则分别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提出要求。既然是要求,就说明他们都做不到。那只要求一方做到行不行?比如,职业经理人能100%做到时刻替股东利益着想,企业所有者就能完全放手吗?肯定不可能啊,人心隔肚皮,信息不对称嘛。反过来也一样,即使企业所有者做到了用人不疑,又怎么能保证职业经理人能全心全意为企业着想呢?唯一的办法是,各打五十大板,给双方都设定一条原则。大家心知肚明,谁都不能做到100%遵守原则,只能靠互相制衡,做到尽可能地利益一致。

制衡的目的是达到平衡。在两条原则之下,双方默认对方会遵守原则,一起治理公司。一旦对方违约,就诉诸法律,让违约方承担损失。法律在这里承担着惩罚违约者的作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所有者在动态之间达到平衡。在平衡的状态下,企业才能减少管理成本,获得更大效益。

“无”是一种平衡,“有”是一种失衡。当你从银行里取出100块钱,你不会天真地认为个人财富增长了100快,因为银行账户减少的100块就是现金增长的100块。把你的所有财富看作一个整体,这是一种“无”增长,而“有”的只是两个账户的变化。同样道理,和原始社会比,我们会认为人类的总体财富增加了。可从更宏观的角度(比如太阳上看人类)上看,这些多出来的财富是哪里来的?在人类还不能从外太空获取能量之前,所有的财富无非是地球内部互相转移而已。举个例子,在人类还不知道使用石油之前,石油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可当人类使用石油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原来需要人做的事情,被机器取代了,这其实就是“石油账户”到“效率账户”的转移。因此,一切事物从宏观上看,都处于“无”的状态,“有”只是一个局部状态。

“有”是常态,追求微观上的“无”很困难。打个比方,当我们把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时,屋里的灰尘减少了,但宇宙的总灰尘没有减少,只是从屋内转移到了屋外。可没过多久,屋外的灰尘又会进来,屋内增加的就是屋外减少的,屋内屋外都是“有”的状态。我们知道,屋子的无尘状态非常难以保持,有灰尘是常态。

共同贫穷和极端两级分化都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追求的是宏观上的“有”,且是同一方向上的“有”。在微观世界,我们又经常追求“无”,比如沟通无障碍和收入无差别。

有和无很辩证,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道德经》文温而意远,其言辞略显晦涩,但却意力幽深,读起来气势磅礴,它可以上纠天文,下可以查地理,综可以观人道。喜...
    甘肃倚窗听雨阅读 3,465评论 2 4
  • 有和无 听完老师说有和无的心态,我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来好几个人,之前大家一起共事过。在同样的部门,同样的岗位,那些充...
    Appo_熊阅读 1,644评论 2 8
  • 从一开始,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然后有的慢慢成了菱形,有的慢慢变成了刺。 王小波的书有很多,字数也不差。...
    志俊_ed27阅读 1,293评论 0 0
  • 在我六岁的那一年,我要开始漫长的求学之路,我猜想应该有很多的孩子和我当年的经历一样,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结果到了...
    善行无痕阅读 1,469评论 0 0
  • 近来,随着改编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和上档,《微微一笑很倾城》这部陪伴很多少女青春的小说再次火了一把。小说里,大神肖奈...
    hellokey阅读 3,942评论 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