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故事了。
“如果春天来了,期待的事情没有如约而至怎么办呢?”
从前的我就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倒不是真的想到有些事一延再延,而是对自己的期待有很多的忧虑。
到现在,心里还是常常想起那句话。
春天来了,期待的事情没有如约而至。
于是就有了一种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情绪了。
朋友圈里更新着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事实上没有一点这样的好情绪。
春雨还是还是这个季节的,下了一个星期还是在下。
就像其他的什么事也都有还没有改变。
选修了双语戏剧课,读到了很多戏剧的翻译,它们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好像在文字里就藏着很多神秘的引力。而我只有在上这些课的时候,才觉得好像可以有很多快乐。满足热爱的过程永远像一种奢侈,就像它永远只是我的选修课,我好像没有很多时间可以“光明正大”的放在它的身上。无穷无尽笼罩我的专业课,却像是要自我强迫与它好好相处的东西。
有些事欲求更多却得不到,每一次机会都会让人觉得永远不够。
有些事自我强迫的相处都是痛苦的事情。
我以为有一天也许我也能承认可以接受,不是说人的适应力是无限的吗。可是谁有想过这些是要建立在放弃所有的基础上呢。
唯一的变化就是决定自己已经变得理性了很多,不会再以简单的好与坏去评判我遇到的事物,也不是喜欢与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注定人只能在自己认可的地方拥有自己的价值。
记得曾经理科还存在我的世界的时候,物化生加起来不到五十的我也曾感受过一整年都在最底的那一层教室里考试的感觉。
毕竟确实像个名副其实的学渣。但在分科以后也曾留下过很多自感为成就的快乐。
现在,当到了一个也许有人学来不费力或是怀着冲劲与期待的地方的时候,我虽也学得不费力但后者却离我太遥远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认可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明白自己擅长什么,或是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与热爱也许不会是同一件事,但如果这成为了同一件事,却只能永远背道而驰难道不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吗。
失去了那个领域,就会失去很多价值。
于是才会想错过千万次都重来。
有一天和大徐说,我觉得很早就想好想要什么的话,是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不是从前的我太有想法还一直坚持到现在,或许过得也很轻松不错。
她说,可是不知道想要什么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也许好事多磨吧,我还能用什么安慰自己呢。
这样的日子越近的时候越有些焦虑。
可我也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
它本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对它做过临时决定。
可是当它成为一种途径,就是不用浪费四年等考验再去迎接它的最好选择,于是它与我而言好像很重要。
它没有如约而至。
它还没有来。
它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可我烦了每一天都要为它学很多很多英语的日子。
不过我还真就没想过我会遇到什么。
于是这几天又有了一种新的焦虑。
就会很害怕这样的权衡等待,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获得。
权衡了眼前事情和未来的事情还是选择了后者。
很难做到可以兼得。
于是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得到。
从前的我从来不会设想它的结局。
以为无论是什么,如果设想了那一定是很难的结果。
因此我不想遇见,因此开始害怕什么都没有得到。
总觉得自己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事与愿违。
而好像别人没有遇到很多很多。
以前会觉得运气是会平衡的,遇到好的运气一定会用坏的运气来平衡它,遇到坏的运气也一定会反过来。
可有一天我不相信了。
又有谁能预料到什么呢?
有一天读完书,竟开始觉得对待喜欢的事情要用喜欢的态度。
而不是因为喜欢而想着一定要做好的态度。
那只会让自己陷在完美主义的恐惧里,于是又很难做好什么。
就像想着更新公众号,想写出好一点的文章。
于是很久很久的一篇也写不出来。
因此错过了很多思绪万千可以留下一些作品的机会。
可是感谢有人对我说,文字始终是有力量的。
于是我终于开始了新的一篇。
既然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就不必想着要有什么更大的价值了。去热爱的过程就是一种很值得的事情了。
也许不经意间,就能得到一些什么呢。
就像如果不去期待所有。
那么所有的遇见都会像意外的惊喜。
收获意外的惊喜永远是比收获意料中的欢喜快乐很多的事情。
大概是想做语言文学的学者吧。
才会觉得现在的很多事都是背道而驰。
现实中总很难再遇见可以让人静下心的东西了。
快慢节奏的生活选择其实都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愿意付出的事情是快的还是慢的。
有一天在知乎里看到有人提问,学习力是什么。
给他留言:就是渐渐发现你自己和你想要什么。
想要的事情不必给它冠上理想的名字。
能发现它就是很难的事情了,谁没有无限焦虑到最后才能够做出唯一的选择呢?
于是就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了。
热爱也是一种值得自我尊重的态度。
只有真的认识与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以后,才能真正坚定。
也许从前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但现在足够是一个思考的年龄了。
而我也没有想到我到现在还是坚定着四五年前那种最初的想法。
想法与现实虽然相隔很远和远。
但希望你们都能够发现它,并好好地靠近它。
也许有些事,都在赶着,但总是慢慢得来。
带着你们的想法慢慢走,对未来充满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