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坐交通车了。
走出家门在楼道里手机下单肯德基汉堡,骑单车到店取汉堡,再骑到车站,锁车。上巴士,走到倒数第二排座位开始啃汉堡。中途有人上车坐在我后面,微醺酒气,接电话的嗓门很大。密闭的空间,那声音和味道无处躲藏。
想起很多年前也坐交通车,人挤人的车厢,聊天的声音很多,也有吵架的,偶尔有小偷。记得车里散发汽油味,却不记得人的味道。
在星巴克休息,问店员有没有水果味道的咖啡,说没有后忽又想起:气泡水的可以吗?
我点头。在吧台前刚坐下,调咖啡的女孩停下手中的工作跑来问:好喝吗?
“我还没喝”
清场的时候我到剧院侧厅等待,读周慧的《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读到:“快乐的获得有很多途径,比如说,赚钱,赚钱的过程;工作,工作的过程;与智慧的人相谈;自以为别人愚蠢;从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获取力量;认识的人少一些。”,脑海里就出现了我和冯、春在一起时的样子。他们两个全情投入工作的样子,是我不曾有过的。我把这段发给她们,然后我们围着这段话开始了长达一天的、间歇又持续性的、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冯有超强的感知能力,这样的能力我时有时没有。
读有点日记式的随笔,很多段落像是自己写的。很多时候读别人的文字,都像是自己写的。大约笔触同达,情感与思想相近而已吧。
在我看来,书写很简单,只要内心丰厚,有表达欲望并很好的表达了,就可以。但出书很难,那要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你是否想要更多人读到你,比如是否想给自己留下更多存在的意义,还比如是否有赏识你的编辑并愿意承担后果。
每到夏天,我会选择读一两本日本作家的书,尤其是描写明治维新前后的。大约那个时代正是我国的清末民初,有着灰冷色调氛围感,会让人我远离热闹喧腾的酷暑。读一本书、一篇字于我就像读一个人、一段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不嫌多、也不会厌倦。想起小时候听费翔唱: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哦~哦~
回到剧场观众席,在最后排的椅子上坐下,观众开始陆续进场,冷气很低,伸直双腿,感受棉质裙摆的温柔。
舞台前后很忙碌、很热闹,大约只有我还在自己的世界里寂静无声。
周慧写:“没有秘密的人很可怕,我喜欢每个人都有秘密,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不会松开攥紧的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也许这个秘密是伤痛,
已经是小暑节气了,书上说正是上煮下蒸的时节:“煮”字者,下水为蒸,“暑”字者,上日烤,都表示蒸熏般炎热。陆游曰:“坐觉蒸炊釜甑中。”韩愈曰:“如坐深甑遭蒸炊。”也正印证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谚语。
夜晚天津市广场和街头处处是消夏晚会,有各种文艺演出。观众或坐或站,并不专程赶来,遛弯散步偶遇着便停来做了观众,消暑纳凉的风景。
国泰民安真好啊!多么幸运属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