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20,你表白了吗?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爱的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爱的能力,孩子才能真正的爱自己、爱他人,体验到爱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我们该给到孩子的?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过去是大大提高,可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却没有跟上。他们认为“孩子学习第一,其他事情都可以靠后”,只看中孩子的成绩,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对他有求必应。
是的,我们很爱孩子,但孩子似乎同情心不够、责任感缺乏,把家长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应当。有好吃的只知道自己先吃,很大了还要父母帮忙洗衣服,父母生病了不懂得主动关心体贴……这背后,是孩子爱的能力缺失。
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表示一种情感,它还是一个动词,包括给予和接受。爱需要循环,形成一个圆,爱只有在流动中才能积累能量。
爱的付出和爱的接受,应该是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双向互通。首先,家长把付出当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情绪温和而坚定,同时,让孩子感到自己值得被爱,值得拥有爱,接受爱是一种幸福。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把爱比作是杯中水,想象一下——家长把自己的杯中水一点一点倒给孩子,孩子的水杯慢慢变满的同时,家长的水杯慢慢变空。这种爱是匮乏的、有条件的,因为水一旦倒完,就是爱散尽的时候。习惯了单方面接受,孩子会不断索取,一旦我们手握空杯无法再持续地给予爱,就会有抱怨甚至怨恨产生。
如果我们把杯中水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同时也把他们的水倒回给我们,那么两杯水就流动起来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平衡,这种爱才是健康的、喜悦的、无条件的。
爱是尊重。为什么有的孩子听话懂事,有的孩子好沟通,有的孩子爱耍赖,其实和父母的关系很大。孩子是一粒种子,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但最最基础的,土壤很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尊重他生命成长的规律。允许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去认识和了解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并愿意为这个世界的美丽做些什么。
爱是付出。爱不能藏在心里,爱要说出来。爱不只一句话,爱要用行动表达。家人出门时细心的叮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买一件爱人喜欢的礼物、当孩子受挫时给他一个爱的抱抱,这些都是表达爱的方式。周末带孩子回家探望父母、有空陪父母聊聊天或出门走走、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带好吃的糖果和小朋友分享,这些同样是爱的表达。家长的身教甚于言传,用爱的言行感染和唤醒孩子爱的细胞。
爱是接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遗憾存在,但也肯定有积极的东西,当我们走过去回头再看,会发现学到了很多。作为家长,我们并不完美,我们也会犯错,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所以要接纳自己,接纳成长,放下对完美父母的渴望。同时,接纳孩子,允许孩子和我们不同,允许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真实需要去选择,不强求他各个方面都如我所愿,鼓励他成为他自己。
爱是陪伴。孩子是敏感的,弱小的,需要父母的呵护,需要父母的陪伴。陪伴,不是简单的在身边,陪而不伴,把陪伴当成任务,敷衍了事或者心不在焉,这样的陪伴都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也请你放下手机,全神投入地陪他们游戏、学习、聊天,让孩子在你的高质量陪伴下,感受温暖感受爱。孩子的童年很短暂,但是童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爸妈陪伴的童年,这种快乐会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爱是责任。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对一些小毛病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等大了就好了。有的怕孩子饿着,跟在后面喂走饭,有的怕孩子伤着,恨不得每一步都替孩子做决定。可孩子一天天长大,小毛病变成大毛病,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改不掉,家长替孩子承担了太多他们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却无法替他们承受所有失败的痛苦。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
爱的能力是一种天性,它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孤独和分离感,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打开爱的大门,暖暖的爱之光照进心里,让爱住我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