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的吳曉燦老師幸虧是教了古琴,不然,大半個中國枇杷市場要被他推薦佔領。
今年三月份我們在寧海那會兒他就開始「兜售」他們「寧海白」枇杷,怎麼怎麼地白,怎麼怎麼地甜,他還诌了句詩:「日啖枇杷三百顆,不辞長作宁海人。」
我們雖表面應付,哦,是嗎;啊,這麼神奇,其實內心是不以為然的,何況沒有吃過沒有發言權,除了微笑,我們也不好說別的呀。
今年似乎是個枇杷並不稀缺的年頭,搞得咱們赫赫有名的,一度霸佔小港市場的蘇州東山枇杷聲勢也被本土小木屋枇杷攻佔了不少,去年這個季節,朋友圈的美人們個個跑到東山,找一棵掛了幾粒枇杷的樹枝,喀嚓,然後美圖秀秀連帶把一個個枇杷都P得珠圓玉潤,剔透晶瑩。朱老師其實也去拍過的,爬得稍高了些,大家都評論,咦,朱珠怎麽上樹了,後來那條圈就不見了……
話説端午節這天,大家都放假了,我約了設計師到公司談點事,正洗茶具,快遞大叔開了電梯門抱怨,人在啊?怎麼打N個電話都不接,好吧,偶在洗茶具,大叔有責任心的,說是生鮮速配,必須及時送來,為大叔點贊。
簽了單我拿進來一看,竟然是吳老師寄來的枇杷。
一層層打開包裝,最外層是個紙箱,裡面是一層白色的泡沫箱,再裡面是兩盒枇杷,邊上放了個冰袋保鮮,看這架勢,標準的保鮮包裝,我突然開始懷念寧海的小海鮮……
一層層打開後,裡面是一粒粒枇杷,一張餐巾紙包一個,然後外面再罩上一個防震泡沫,如此煞費苦心,迫不及待打開一看,新鮮如樹上剛摘,我怕怠慢了這些遠道而來的果樹精靈,取出難得一用的日本純銀果盤,果盤上衰老的藤蔓像近九十歲的姥姥的額頭,但年齡應該更是姥姥的雙倍,盛好,拍張照,然後就開始品嘗,剝開薄皮的一剎那,嘿,真是白如潤玉,一口咬上去水分充足,清涼爽口,比一般的枇杷要甜,卻絕不膩,關鍵是果肉飽滿,裡面的核不像一般枇杷那般大,裹核的衣也不像普通的枇杷那樣黑厚,也只是薄薄的略黃白的一層,皮、衣、核都把空間和內容讓給了果肉,成全了它的豐滿多汁甜美,我一連啖了十粒,才稍息會兒。
早上晨讀讀一篇雞湯文,蘇軾與陳季常: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沒有世俗的功利,不是考慮他能幫多少能用多少,而只是友誼,是性情的相投,心靈的默契,精神的共鳴,此時忽然想到這篇文,又回想起三月份,黑皮的吳老師眉飛色舞地向我們介紹他們寧海的白玉枇杷,怎麼怎麼地白,怎麼怎麼地甜……
我現在是知道了,可我竟然沒有辦法用語言告訴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