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惠庆(1877年4月2日—1950年5月24日),字骏人,出生于中国江苏省(今上海市),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弗吉尼亚大学,中国近现代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北洋政府第十一位国家元首,第19任、29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22年6月11日-8月5日,1926年5月13日-6月22日)。
生平事迹:
颜惠庆早年毕业于同文馆,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后,历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外交总长、内务总长。因长期居次长之位,人称“不倒次长”。曾数次兼、代、署理国务总理,是当时北洋政府“外交系”的重要成员。民国十五年(1926年)辞职后退居天津,关心实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出席国际联盟大会首席代表及驻美、驻苏大使等职,努力争取援助。辞去公共职务后,仍在上海从事慈善和教育事业,支持抗战。1949年,为反对蒋介石继续内战
,曾往北平、石家庄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商谈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0年5月24日,颜惠庆在上海逝世,终年73岁。其日记被整理为《颜惠庆日记》出版]。
对华夏贡献:
颜惠庆主要活跃于民国初年的外交舞台,曾参与了外蒙谈判、禁烟谈判、巴黎和会、庚款退还、华盛顿会议、中苏建交谈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为争取中国权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颜惠庆关注慈善事业,两度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他在任期间,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包括战地救护、赈灾救荒、社会服务、国际交往等。
人物评价:
教育家张元济在颜惠庆逝世后撰挽诗道:“行路艰难况病躯,只缘国事勉驰驱。和平我亦曾呼吁,跋涉关山愧不如。
在1987年全国政协举行的颜惠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会上,科技管理专家唐振绪代表全国政协对颜惠庆予以高度评价:
作为外交家,颜惠庆先生一生忠于民族,报效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社会活动家,颜惠庆先生一生热心社会公益,热心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颜惠庆先生一生忠于民族,热爱国家,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好事,贡献卓越,堪称一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