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生物

科属物种

物种:同一物种会彼此交配,并能够产出具有生育能力的下一代

属:从同一个物种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属于同一个“属”

科:许多属还能再归为同一科;猫科(狮子、猎豹、家猫)

不论你是否接受,我们所属的人科不仅成员众多,而且还特别吵闹,那就是一堆巨猿

为什么只有人属演化出了如此庞大的思考器官?

庞大的大脑也是庞大的负担,首先得花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萎缩

有比较大的大脑、会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还有复杂的社会结构,都可说是人类巨大的优势

烹调让人类能吃的食物种类更多,所需进食时间减小,还能缩小牙齿、减少肠的长度。不论是较长的肠道还是较大的大脑,都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很难兼而有之

智人胜出的秘诀是什么?

混种繁衍理论:智人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与其他人混种繁衍,而形成今天的人类

替代理论:智人所到达的地方发生了种族灭绝,当地人种被智人替代

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

第二章 知善恶树

7万年前,智人将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物种赶出了中东;45000年前:智人抵达了澳大利亚

7~3万年间:发明了船、油灯、弓箭、还有像缝制御寒衣物不可缺少的针

大约在距今7万年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信息。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来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智人发明出了许许多多的想象现实,也因而发展出许许多多的行为模式,而这正是我们所谓“文化”的主要成分

等文化出现,就再也无法停止改变和发展,这些无法阻挡的变化,就成了我们说的“历史”

讲到认知革命之后生物学和历史的关系,简单整理成三点:

1.基本上,生物学为智人的行为和能力设下了基本限制,像是定出了一个活动范围,而所有的历史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发生。

2.然而,这个范围非常大,能让智人有各种惊人的发挥空间。因为他们有创造虚构故事的能力,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复杂的游戏,代代相传也就不断发展精进。

3.因此,想了解智人的行为,就必须描述人类行为的历史演化。光是考虑人类在生物上的限制,就像是今天要去播报一场足球世界杯赛事,只不断报道关于场地的信息,而对球员究竟做了什么只字不提。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认知革命后到农业革命之间几万年智人的生活情况?

农业时代前的采集者有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相对较短的工作时间,也少有传染病的发生,许多专家将这种社会定义为“最初的富裕社会”。

虽然他们的生活可能比起农业和工业社会更佳,不过当时的世界仍然同样残酷无情,常常存在物资匮乏、时节难过、儿童死亡率高的问题,现在看来没什么的小意外,当时可能就能轻易致命

远古的采集者普遍信奉泛神论的信仰(animism,源自拉丁文的“anima”,意义“灵魂”或“精神”)。泛神论相信,几乎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只动物、任何一株植物、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意识和情感,并且能与人类直接沟通。

“战争”在采集者的社会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种观点是主张远古的狩猎采集社会应该是个和平的天堂,认为要到了农业革命之后,民众开始累积私有财产,才开始有战争和暴力。

另外一种观点是早在远古的采集时代,就已经有各种残忍和暴力的事情。然而,由于我们靠的只有极少数的考古文物和对现代采集社会的人类学观察,这两派学说可以说都只是空中楼阁。

第四章 毁灭天地的人类洪水

整个动物界从古至今,最重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就是这群四处游荡、讲着故事的智人。早在农村形成之前,采集者就让地球的生态改头换面

如果我们把在澳大利亚和美洲发生的生物大灭绝合起来计算,再加入智人在亚非大陆上扩张时所造成的小规模物种灭绝,可能的结论只有一个: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动物。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200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100属

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能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