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以前中国白领的工资相对于房价有很强的优势,毫不客气的说,工作可以当事业来做,工资的购买力确实很强。
我印象里2003年的时候,当时大三的我因为好奇,去观摩曾经的“五大”之一,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校园招聘会(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因为美国安然公司审计造假事件牵连,被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合并)。之后江湖再无“五大“,只有“四大”
当时土鳖的我第一次见到外企人士,瞬间被他们的那种洋气,自信,气质征服。同时征服我的还有外企的薪酬待遇。
安达信做校园招聘的人是一个长的有点像余世维的男人,他得意的告诉我们,安达信的月薪在5000,一年14次发薪,并且出差补助在每天150。那时候重庆的房价均价在2300元。北京房价在10000元。
后来正如大家所能感受到的,在我身上能感受到很强的对职业生涯的幻灭感和不信任感。
房价在升高,竞争在激烈,公司也变得及其聪明,很多公司可以做到很多年不涨薪水待遇,或者微涨。
所以,放到今天,任何职业选择的问题,我都闭口不谈。
待遇高,牛逼的,圈子高大上的工作岗位,别说屌丝干不了,进不去,很多清华,北大的很多学生都进不去。
其余的大部分工作,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份生活保障而已。
所以问我怎么样,有没有前途,我只回复一句,一份生活保障而已。一再追问,干脆回一句,没前途,别问了。
工作,不过是一份job,这个词托付不起大部分人的希望。
背后的原因,中国发展太快,经济上用不到四十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的道路。
以前白领(white collar)是高大上的词汇,特指外资企业员工。当年大学的英语口语课,老师问我们未来有什么理想,不少同学说想成为月入5000(5000是那个时候我们能想象到最大的工资收入,一流外企才能开起的薪水)的white collar。
现在白领们成为了逃离北上广的主力军。
本文由“一颗小小树”发布,2017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