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日本电影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以小津安二郎导演为代表的日本电影人曾拍摄了大量细腻真实,又充满了本土风格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的日本电影,越来越多地关注个体怎样保持独立性,将视角完全集中在家庭语境下的电影逐渐变少,电影中的人物在处理家庭与外部关系时,大多也呈现出比较高的统一性,比如他们在家庭中感到没有自我,在与外界的关系中也表现出疲乏。往往因为某一契机发生转变。
所以在2017年《电影旬报》十佳电影中,有一部电影让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
这部电影就是由三岛有纪子导演执导,改编自松重清小说原作的《生在幼子》。
《生在幼子》讲述的是一个再婚男人怎样处理家庭成员间微妙关系的故事。
由浅野忠信饰演的离婚男人田中信,和第二任妻子奈苗(田中丽奈饰)及她此前所生的两个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随着奈苗再次怀孕,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却出现了裂痕。
大女儿小薰执拗地想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泽田(宫藤官九郎饰),并且对这个重组的家庭感到怀疑,田中信一方面想缓和女儿的情绪,一方面却又不断地感受到挫败。
与此同时,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纱织也面临着苦恼,纱织的继父癌症末期生命垂危,她却对自己仍然无法将对方视作父亲感到愧疚。
《生在幼子》的影像风格绵软细致,在琐碎的日常对话中一点点展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时不时响起的鼓点配合着演奏现场般的空旷,回照出男主角茫然的内心。影片中人物的性格也有着强烈的“日式”感,矛盾又克制的表现让影片多了几分趣味。
田中信被调职,从高管到仓库登记员,如此大的落差,田中信只是说着不要被降薪就好,但还是在迟迟不来的电梯前多了份焦躁,长长的楼梯让人感到无奈又寂寥。他明白奈苗因为家暴想与前夫泽田彻底断绝关系,一边又难以平复大女儿小薰的诉求。明明万般不愿意,但面对泽田时仍然彬彬有礼,频频颔首。
奈苗与信相处的过程中也显得极为克制,很多次我们都感受她的愤怒,却转瞬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直到影片最后我们才看到奈苗一个人在KTV中肆意高歌释放自己,选择在家庭中默默承担彼此支持,好似疏离又爱得紧密。
在高离婚率的今天,《生在幼子》中看似复杂的人物构建,其实是许多家庭面对的日常。
而这部影片中出现的家庭关系,几乎完整的展现出了人在面对“存在与本质”时可能出现的选择。
萨特曾经提出过,本质先于存在适用于物,而不是用于人。
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自己(但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
在《生在幼子》当中,我们可以将“本质”视为“未经破坏的”家庭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客观的,是社会眼光下的顺应关系,而“存在”则是因为人与人的交往,不断产生的情感积累。
到底是“本质先于存在”亦或是相反,构成了所有人物的情感矛盾。
在这种理解前提之下,新生儿的意味就显而易见了。
“新生儿”与信之间的关系,是具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也就是自然定义下的“本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真正”的父子。
小薰对于新生儿即将到来所产生的激烈反应,是因为她强烈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非“本质”,她与信之间的关系虽然紧密,但始终是重组形成的,所以小薰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促使她去寻求自己的“本质”,这个源头就是她的亲生父亲泽田。
纱织面临的问题其实与小薰一样,她纠结于自己与信之间才是“本质”,始终没办法跨越心里的障碍,担心自己面对病重的继父无法流泪感到苦恼。可是当继父真正临终时,她撒开了亲生父亲的手,奔向了病床前的继父。大颗的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在她与继父之间“存在”已经发生了,朝夕相处的感情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
这一点也呼应了小薰最后的选择,当她找寻到了“本质”,却发现与信之间的“存在”是无可否认的,她回避了亲生父亲,重新回到了家庭中,并且在犹豫之后接受了“新生儿”的到来。也许小薰开始明白,已经产生的情感,是不会轻易地烟消云散的。
小女儿惠理子懵懵懂懂,父母并没有把家庭重组的事情告诉她,所以对她来说“本质与存在”仍然是统一的,因而片中的惠理子对“新生儿”充满了期待,并没有疑问。
除了孩子们,大人的选择也各有特点。
影片中我们同信一起,在被迫选择与自我怀疑中焦头烂额,几乎被逼进死胡同,当我们预期着信将以何种方式爆发,信出乎意料地提出了非常决绝的解决方式:打掉孩子,离婚。
这种看起来极其“不靠谱”且违背他以往行为的解决方式,实际上是信想要彻底切断所有关系的极端反应,这样一来干脆不用面对任何选择,一了百了。
前妻友佳选择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突破的是家庭中妻子的“本质”,在经历种种之后,她有过后悔,但仍然坚持走了下去;前夫泽田逃离了丈夫的“本质”,成为了一个浪子,尽管他为见女儿穿起陌生的西装,兜里揣满了记忆中的硬币,但他还是转身离开了,没有再回头。
到底是存在先于本质,还是本质先于存在。
这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生在幼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男人的产前焦虑,而在日常的家庭关系中,夫妻、父母、子女究竟该如何相处,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影片中之所以能够走向完满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做出了同一指向的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总是会被一些既定的关系定义所束缚。
也许很多时候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彼此的谁,所以该怎样相处。
而是因为我们怎样相处,才决定了我们是彼此的何人。
作者:藜照(自由人)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Fin-